湾韵|敬文东:容闳的珠海

敬文东

1968年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湾韵文学博士,敬文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东容著有《指引与注视》《失败的珠海偶像》《随“贝格尔号”出游》等学术专著,另有《写在学术边上》《颓废主义者的湾韵春天》《梦境以北》等随笔、小说集和诗集。敬文获得过第二届西部文学双年奖·小说奖、东容第二届唐弢文学研究奖、珠海第四届东荡子诗歌批评奖、湾韵第二届陈子昂诗歌批评家奖、敬文第十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批评家奖;第四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等。东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珠海

历史学总是湾韵倾向于以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广东的近代史:康有为、梁启超之后,敬文广东人才辈出,东容直接影响、塑造了中国的近现代史。这种样态的描述当然没啥大错,却强悍、独断,因为它很容易忽略和遮蔽广东省另外一些重要人物,比如珠海市南屏镇的容闳。历史叙事总是霸道的。诺瓦利斯说,历史是一个大掌故。令人遗憾的是,历史学总是忽略围绕历史人物组建起来的历史细节,除极少数人外,大多数历史人物被霸道的历史叙述认为是不重要的,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历史细节更不能入历史学之法眼。但无论历史叙事如何凶狠、强悍,容闳都是不可以轻易被遗忘的人物,他是近代史绕不过去的关隘。

 

常有人不无夸张地说,湖南人魏源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这或许也没错,但他的《海国图志》在日本被追捧,在本国却名声不响,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从小在家乡和澳门接受西式教育、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容闳很可能是最早一批零距离观看世界的人,不似魏源那般多多少少有些隔岸观火的味道。顺便插一句,这样说丝毫不会减少魏源的重要性。中国古人以天下为空间形式,与天下配套的时间形式则是天干地支——一个甲子六十年。和魏源等人相较,容闳更有机会体察到天下和世界的巨大区别:世界和世纪配套,世界是由万国组成的;天下和甲子配套,天下自古以来都是一统的,或者天下一统总是被中国人渴望着、惦念着。以公元纪年的世纪是线性的、单向度的和箭头向前的。1911年之后,是1912年;赓续二十世纪的,只可能是二十一世纪。甲子呈环形状,它是循环的、封闭的和没有缺口的,不会有人说第一个甲子或者二十一甲子。对时空形式的规划,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观念,甚至直接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容闳身处以世界和世纪来规划时空的氛围之中,他对世界和世纪的认识肯定铭心刻骨,毕竟他在去美国之前更了解的是天下和天干地支。评判自然意味着看到了两边。否则,就无法解释容闳平生最重要的两个贡献:参与创建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容闳同时看到了世界和天下、世纪和甲子。因此,他有充足的理由从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改造中国,甚至再造中国。他让天下中国加入到由万国组成的世界,也就是史学家常说的从天下到国际。从这个意义上看,容闳甚至可以被视作中国加入全球化运动的最初象征,或地标性的人物。

 

凡是去过珠海的人,都不会怀疑如下事实:珠海是一座美丽得让人说不出话来的城市。它既现代,又将传统守护得很好;它既浪漫得像情侣,又朴实得如村姑。我们漫步在珠海的城市客厅、海天驿站、香山湖公园、香山云道、情侣路,会不时想起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导游在热情地讲解这座城市的由来。看得出,她很为这座城市感到骄傲,我却无来由地想起了海子曾经写下的几句话:“西望长安,我们一起活过了这么长的年头,有时真想问一声:亲人啊,你们是怎么过来的,甚至甘愿陪着你们一起陷入深深的沉默。”海子的深情,还有他对先人们艰难生计的同情、感喟和叹息,固然令人动容,但沉默从来就不是珠海人的性格,过去不是,现在更不是。容闳闯过层层关隘,代表的就是这块土地上不屈的行动精神。这精神一路倾泻、奔走,径直来到了今天。容闳看到了世界和天下,看到了世纪和甲子。因此,他深深地懂得中国文化对生气、生意、生机、生发、生动和“生生之为易”的倡扬,也懂得美国人对力量、对发达胸肌的过度推崇。将以上两项有机化合,让容闳更有能力、更有机会为这块土地上的后人们做出表率,也才能部分性地解释昨天的珠海为何能够变作今天的珠海,它为什么会让热情的导游倍感自豪。

 

荣格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的集体无意识,一座城市当然也不会例外。荣格看似高深、精致、复杂的理论,有一个很好的通俗版本,这个版本很中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知道容闳的普通珠海市民应该不多,但以容闳为地标的集体无意识却暗藏于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他们一切行动的暗中操纵者。这个幕后导演孔武有力,难以被摆脱,就像亚当·斯密所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珠海人在毫无觉察中对此甘之如饴。作为一个外来的观光者,我对有福的珠海和珠海人唯有羡慕,唯有深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