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重启 造星功能不再是首位

《激情唱响》、选秀《花儿朵朵》等新一届选秀又将来袭,重启造星在节目组紧锣密鼓招兵买马的不再同时,你还记得不到半年前那些选秀诞生的首位冠亚季军的名字吗?一届一届的选秀新人层出不穷,至今屹立不倒的选秀却只有李宇春、张靓颖等“老前辈”。重启造星选秀明星们为何变得越来越“昙花一现”?在产业链严重脱节的不再现状下,选秀节目是首位否还有其存在的必要?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现象:选秀新人“烟花刹那”

继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日前打响之后,选秀青海卫视《花儿朵朵》也即将开赛。重启造星不过,不再仅仅隔了半年,首位观众们是选秀否还记得上届决赛的冠军是谁?即便是老牌选秀《快乐女声》去年的前三强,还有多少人关注她们的重启造星动静?

说起选秀,首先出现在人们脑海的不再似乎仍然是“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这些2005届“超女”的名字,而这中间的几年,虽然“全民选秀”如火如荼,却鲜有旗帜性人物,俨然成了一个“真空地带”。在层出不穷的新人浪潮中,选秀节目出身的明星仿佛是一种“快消品”,选手们迅速崛起,也迅速消失。

相比之下,近日,李宇春的个人演唱会门票销售火爆程度更胜以往,在深圳举办的“WHY ME”演唱会七千余张门票,仅1小时内便告售罄。如此巨大的落差对比,令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选秀出身、依靠比赛来积累粉丝和知名度,为什么李宇春能够成为标杆性的“全民偶像”,而大多数的新人们却“昙花一现”?

原因:早期“超女”占尽优势

记者就此采访了许多业内人士,他们都表示,“李宇春是一个特例”,而凭选秀节目便能一夜成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中国达人秀》节目总监陆伟告诉记者,李宇春那届“超女”选手的成功,是依靠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因素。作为内地荧屏的“新鲜事物”,“超女”得以用足一切国外最成功的模式来吸引粉丝,比如靠投票产生冠军、在各地举行拉票会等,而这些手段在各种相应的政策法规出台之后是受限的。

另外,从选手本身的素质出发,陆伟坦言,优质的选手并不是无穷无尽。由于是重复在同样一批年龄层的选手中筛选,因此选秀节目办到后来的确会面临“选不出来人”的尴尬,从范围、质量上来说,往往是早些年的选手更为出彩。

曾为多档选秀节目担任评委的音乐人科尔沁夫则表示,选秀选手往往只是在比赛的短期内积累人气,粉丝年龄段又偏年轻,因此十分不稳固,很容易因为改投“新欢”而流失。但李宇春则不同,在出道7年之后,已经有了自己的代表作,而其粉丝也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稳固、忠实的群体。

将来:“造星”功能逐日淡化

《中国达人秀》节目总监陆伟直言,在音乐产业链脱节、唱片市场萧条已久的如今,靠翻唱出身的选秀新人很难有好的个人作品和发展,因此选秀节目已经很难再承担“造星”的作用。事实上,即便是选秀节目的主办方自己都承认,如今选秀已经不是以“造星”为第一位。

青海卫视品牌负责人向记者强调,“选秀并不是一劳永逸,不是参加一次比赛就能改变人生”。他表示,《花儿朵朵》更多的是为有梦想的草根女孩们提供一个低门槛的展示平台。

虽然选秀的“出路”已大不如前,但业内人士仍指出,选秀节目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科尔沁夫表示,唱片业的不景气,使得要在音乐领域推出新人难上加难。“为一位成熟的发片歌手制作唱片都很难收回成本,更何况是新人。”而在选秀节目中,新人得以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曝光”,这就相当于推广唱片的“宣传期”,能够很快打开大众的认知度和市场。陆伟也表示,相对于走“学院派”路线的新人需要花费经年持久的努力才能登上大舞台,选秀节目仍是一条普通人能够被大众所认识的“捷径”。

责任编辑:hdwmn_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