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从澳门到横琴,她给医疗穿刺配“导航”

【人物印象】昔日在澳门推动中医师规范执业,导航今朝落子横琴再创业,今日澳门人张昊任怀揣着一片深情扎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面孔继续医疗研发之旅。澳门她说:“要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我们医疗器械的到横创新成果。”这是医疗一个创新人才与发展热土双向奔赴的佳话。

张昊任从小就喜欢拿着玩具听诊器给身边的穿刺伙伴“看病”。“每当耳朵里传来了人的导航心跳声,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置身在医学的今日奇妙世界里。”

儿时的面孔爱好,一步步编织着张昊任学医成才的澳门梦想摇篮。

1990年,到横张昊任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医疗大学毕业后,穿刺张昊任先在澳门卫生局工作了6年,导航负责中药、毒麻药、疫苗等医药品的管制工作。

单位信箱内,时常会有一摞投诉信令张昊任上司倍感头痛。“这些信通常会反映某个中医师开的中药引起了皮肤红疹等问题,然而中医师管理并不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内。”张昊任说。

想要保障澳门居民就医安全,如何力所能及地规范澳门中医师执业行为呢?张昊任决定写一篇澳门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并与同事推动无证中医师进行培训及考试。

“报告是我写的,我也不能掉队!”拉动近40位澳门无证中医师参与培训后,张昊任与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复习,从没有落下一天的功课。跟着学习了两年中医药,张昊任也与其他学员一样顺利通过了澳门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

离开澳门卫生局后,张昊任到北京等地转战药物与医疗器械研发、大健康产业投资等领域。2018年,张昊任在北京创立真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健康公司”)。

无论走多远,张昊任心中始终不忘回报家乡的初心。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张昊任就开始规划真健康公司在横琴和澳门的布局,2023年8月更是把真健康公司的总部从北京搬迁回横琴。“目前一系列横琴具体举措不断落地,琴澳一体化进程加快。如何让澳门大健康产业‘出圈’?我希望可以借助横琴这一平台,发挥澳人澳企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创业之初,张昊任就定下了“肿瘤诊疗智能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的发展路线。她的选择源于此前工作时的发现:成年人肺部大小在30厘米左右,但医生徒手穿刺看肺部切片往往是以毫米为单位,一个患者就需要看300多张,既耗时也耗精力。“电脑能1分钟看明白的事情,就别费人的眼睛。”张昊任说。

敏锐地捕捉到发展机遇后,张昊任便找到了拥有丰富研发经验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共同攻克难题,努力缩小穿刺导航定位的“毫米差”。“想要在短时间内做成一件事,需要我们带着各自经验来,各展所长。比方说我有药学背景、熟悉临床,我就要把过去研发新药的那种严谨态度带过来,凡事准备三个计划。”张昊任分享了加速研发进程的“小技巧”。

学科交叉碰撞出了创新的火花。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张昊任与研发团队完成新一代软组织穿刺手术机器人产品样机研发,并顺利通过多轮实验,分别于2022年、2023年获得国内首张软组织穿刺手术机器人领域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属国内国际首创,并实现“当年拿证、当年生产、当年销售”。

张昊任曾见证一位20多岁的女孩受益于他们的研发成果。“当时那个女孩的肺小结节集中在支气管和血管旁,且结节过小难以判断具体位置。没有设备的话,没有医生敢动这种风险非常高的地方。”在穿刺手术机器人的帮助下,医生最终精准定位肺小结节顺利完成手术。

一个个成功应用案例给了张昊任向前继续迈进的信心。“借助合作区的能级优势,我们可以加快产品在内地医院推广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我们的研发成果。未来我们也会考虑在澳门设立国际总部,利用‘澳门设计+横琴生产’模式,研发生产智能医疗机器人、药械组合产品,逐步推广向葡语系国家。”张昊任满怀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与愿景。

2024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的“大考”之年。登高望远,张昊任心里满怀憧憬和期待。“我所在的横琴,不仅为琴澳两地互联互通提供了便利,更吸引了许多澳门居民来这里创新创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接下来,我期待在琴澳两地推动更多国际先进医疗技术引进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