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杨希忠的篮球梦

f760af52-7d69-4097-bbf5-9fb19558d254.jpg.jpg

记者 马进忠 通讯员马宗礼

“咱们是旬老希忠有14亿人口的国家,希望付出更大的人杨努力,争取进入世界前八名。球梦”八旬老汉杨希忠面对镜头说出了自己对中国篮球的旬老希忠期望。

杨希忠,人杨一位白胡子瘦高个的球梦八旬老人,广河篮球圈子里的旬老希忠红人,一生挚爱篮球的人杨典型代表。他曾在1990年不惜卖掉家里的球梦牛作为路费奔赴首都,只为一睹亚运会篮球赛的旬老希忠风采。这一份热爱从他15岁开始,人杨至今已经整整70年了。球梦

近日,旬老希忠记者再次见到这位老人时,人杨他正忙着整理自己的球梦篮球“宝贝”。看到我们后,他就像个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给我们展示起来。这些“宝贝”里面有他多年来搜集的篮球票、比赛纪念用球及诸多的篮球历史资料等。当然,这些“宝贝”也见证了老人热爱篮球的一辈子。

2023年,亚洲杯中国女篮夺冠后,杨希忠高兴地剪下当时刊登女篮夺冠报纸的一角,留作珍藏反复观看,用最朴素的情感表达着对篮球的热爱。他说:“这是我从《人民日报》上剪下来的,因为教练的辛苦培养、队员的团结作战,中国女篮获得了‘亚洲杯’的冠军,我看到以后特别高兴。女篮还是打出了水平,战胜了朝鲜队、日本队。”

杨希忠曾经是一位煤炭工人,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同样,篮球运动也在他的青春中熠熠生辉,从中学时代开始,伴随他一生的梦想。

“我当时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从那时候我就爱上了篮球。篮球有很多的奥妙,它是有表演技巧的。别人都问我看篮球在看啥,我说我看的是配合、战术。一场球赢了赢在哪个地方,输了有哪些原因,我一直在研究分析。”

几十年如一日,唯有热爱永恒。场上球员们挥洒汗水,场下人潮涌动。哪里有比赛,哪里就有杨希忠的身影。

1990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那时候杨希忠每月工资60元钱。他把牛卖了,到北京去看篮球赛。后来,在广河县周边县市,哪里有比赛,他就去哪里看。没有比赛时,还会去县上的体育馆看孩子们打篮球,时不时现场指导一下。

让广河篮球甚至是中国篮球变得更好、走得更远,这是杨希忠老人的篮球梦。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传承他的这份热爱,能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打篮球、爱篮球。

广河篮球一直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从20世纪60年代的农闲时候办比赛,到现在全年不限时段地连续举办各类篮球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篮球已经和广河人民的生活融为一体。

2023年以来,广河县积极创建“中国篮球之乡”,先后举办了迎新春“齐家杯”暨第三届“兴达杯”全州篮球邀请赛、“腾讯SSV”杯2022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甘肃赛区省级联赛、“兴达杯”2023年中美职业篮球精英对抗赛广河站等篮球赛事,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将广河的篮球推向更高水平,让像杨希忠这样的球迷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比赛,使曾经卖牛去看比赛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一代接一代,一代传一代,让杨希忠的篮球梦生生不息。从最开始的“八一”篮球队队员马占福到后来的马成伟、马登瑜、马小龙等篮球运动员,广河县还有诸多青少年篮球爱好者,他们怀揣着对篮球的热爱,接续奋斗、薪火传承,成为广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采访最后,杨希忠老人动情地说,当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篮球队扛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走进赛场时,他的心情特别激动,因为那是他的梦。

现如今,广河县篮球设施日臻完善,篮球赛事精彩纷呈,篮球氛围愈发浓厚,全民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像杨希忠这样的铁杆球迷也越来越多……篮球,已经名副其实成为广河的一张新名片,也必将为广河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马忠德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