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文学教育要培养好作家好诗人好剧作家

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开幕式上,文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教育家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作了题为“文学教育与青年写作”的培养主旨演讲。他结合自身学习和创作、好作好剧教学经历,诗人分享了最近十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在文学教育和文学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文学一些工作、取得的教育家好一些经验和体会。莫言认为,培养系统的好作好剧文学教育对于个人写作能力的养成十分重要,同时,诗人学生的文学个性需要得到保护,未来创意写作前途无量。教育家好

莫言提到,培养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好作好剧大学中文系或者文学院不培养作家几乎成为大家的诗人共识。这种情况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发生变化,首先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文学讲习所开始把一些作家集中起来进行培训,有一些大学开始办作家班。1984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文学系,招生的对象就是在部队基层单位有了一定创作经验、发表过一些作品的部队青年写作者,他有幸考入成为首届学员。
莫言表示,当时,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学制只有2年,学员年龄参差不齐,也没有自己的专职老师,除了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等必修课程外,主要还是讲座式的教育——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各地的大学里请名师给学员作讲座。“这样八面来风的讲座式教育,恰好非常地适合我们这批学员。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小说要写,每个人都有很澎湃的很冲动的创作欲望。所以,如果让我们像学生那样认真地坐下来,一门一门功课、一堂一堂课地学,大家是耐不住寂寞的。”
莫言说,当时上的课也不限于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哲学甚至气功都进入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课堂,有的听了以后很有收获,有的听了以后感觉到没有太多收获,但都对学员的思路开阔、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我想,我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在军艺文学系写出了《透明的红萝卜》,写出了有巨大影响的《红高粱》,跟这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解放军文学系学习结束以后,隔了一年,莫言又非常幸运地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作家协会合办的一个创作研究生班,学习了差不多三年时间。正是因为这么一段渊源,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莫言国际写作中心”。10年来,该中心汇聚了莫言、余华、苏童、欧阳江河、西川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和诗人,邀请了十多位中国一流的作家驻校,与国际文学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交流活动。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设有国际写作中心的工作机构。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科优势,国际写作中心为推动新时代文学教育开展了诸多创新探索。“这些孩子毕业若干年以后,回想起来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的校园里散步时和王安忆迎面相逢,还和贾平凹打了个招呼……我想这种文学教育实际上是潜移默化的。”
最近这两年,莫言国际写作中心开始招收写作专业的博士。为了将写作专业博士培养成为大家关注的青年作家,莫言他们成立了“名师写作工作坊”,采用“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创意写作教育。“每个学生描写的生活区域都不一样,他们喜爱的故事类型也都不一样,他们使用的文学语言也都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让他们发展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
莫言表示,创意写作前途无量,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办这个专业。但是,创意写作或者文学教育怎么样发展?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前推进……都是教育界面临的诸多课题。“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好的作家、好的诗人、好的剧作家,让他们带着丰硕的成果获得博士学位或者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