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增速或为2.8% 物价整体上涨压力可控

摘要:蔬果价格下降,月C压力食品价格整体涨幅有限,增速整体非食品价格延续回落态势,上涨物价将保持平稳,可控预计9月CPI同比增速在2.8%,月C压力物价整体上涨压力可控。增速整体

9月CPI增速或为2.8% 物价整体上涨压力可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食品价格的上涨波动,使得9月的可控CPI备受关注。

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月C压力数据显示,此前高企的增速整体水果价格回落明显。高频数据预测结果显示,上涨9月水果价格同比增速约15.7%,可控回落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月C压力鲜菜价格方面,增速整体农业部批发价格指数的上涨预测结果显示,9月价格均值同比跌幅扩大近8.5个百分点。除了肉类,其他食品项同比增幅跌多涨少,其中蛋类与粮食等价格同比涨幅缩窄程度较为明显。综合考虑其他食品项,预计食品价格同比增速9.6%左右,较上月略有提升。

在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看来,CPI中,国家对猪价上涨给予了较高关注,已经调集多批次冷冻储备猪肉投放市场,缓解猪价上行压力。同时,蔬果价格下降,食品价格整体涨幅有限,非食品价格延续回落态势,物价将保持平稳,预计9月CPI同比增速在2.8%,物价整体上涨压力可控。

食品价格或继续领涨

新发地统计部负责人刘通发现,最近2个月,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呈现出逐月快速下降的态势。7月份,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曾经达到近5年同期的最高点,9月份下降到近5年同期的最低点。

“今年下半年,毛猪供应进入偏紧阶段,这种供应趋紧的现象在8-9月份表现的比较突出,使得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供应量在8-9月份进入明显下降区间。”刘通对本报记者表示。

供应偏紧,使得价格仍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农业部猪肉批发价格指数估测,9月CPI猪肉价格同比增速较上月涨幅扩大30个百分点左右,接近66%。受猪肉价格影响,牛肉、羊肉等肉类价格同比涨幅同样明显扩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学智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9月份猪肉价格保持较快上涨势头,但9月份菜价同比跌幅加大,之前引发普遍关注的水果价格涨幅也在迅速收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猪肉价格对食品CPI的推高作用。

数据显示,水果方面,价格高位回落,高频数据预测结果显示,9月CPI水果价格同比增速约15.7%,回落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鲜菜价格方面,基于农业部批发价格指数的预测结果显示,9月价格均值同比跌幅扩大近8.5个百分点。其他食品项同比增幅跌多涨少,其中蛋类与粮食等价格同比涨幅缩窄程度较为明显。综合考虑其他食品项,预计食品价格同比增速9.6%左右,较上月略有提升。

非食品项目中,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发改委9月7日与21日连续两次上调油价,但由于基数抬升,推测油价同比增速跌幅扩大2个百分点左右。

“分产品来看,蛋类和禽类价格持续上涨,第三周涨幅回落;随着鲜菜大量上市,蔬菜类价格逐渐下降。猪肉价格仍在继续上涨,由于去年同期食品价格环比同样上涨,因此今年9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幅度相对有限。9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有过一轮小幅上调,但幅度不大,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仍将明显负增长。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小幅下降至1%左右。同时,9月翘尾因素将下降至-0.1%的水平,比上个月下降0.7个百分点。综合以上因素,初步判断2019年9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6-2.8%左右,取中值为2.7%,涨幅相比上月小幅放缓。”刘学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预计,综合食品与非食品项,预计9月CPI环比增速约为0.8%,同比增速约为2.9%。考虑到非食品项不确定性较大,达到甚至超过3%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货币政策以“稳”为主

尽管CPI可能再创年内高点,但在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看来,本轮CPI同比增速上行并不是典型的通货膨胀,而是由猪肉等特殊因素带来的结构性通胀,除去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水平当前仍然较低。历史上来看,结构性通胀导致的CPI破“3”难引货币政策转向。

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应该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事实上,从市场各类利率的实际变化情况而言,央行在实际操作中也一直固守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展望未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撰文指出,货币政策空间充分,是否降息仍待观察。

“货币政策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对抑制短期内经济的急剧下滑有较大作用,但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有限。通过货币政策进行逆周期调控也并非没有代价,应尽可能避免过度使用。除了容易导致通胀高企、资产价格承压外,过度依赖货币政策甚至可能阻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根本原因。”盛松成指出。

在市场人士看来,接下来监管层有可能采取以下措施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首先,督促银行加大新发放贷款参考LPR定价比例;其次,通过降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手段,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促使其在MLF利率保持不变的背景下调低LPR报价加点;第三,择机下调MLF利率,带动1年期LPR较快下行,而5年期以上LPR则保持稳定,即实施“结构性降息”。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