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珠海经济“含金量”|我市多项运输指标增速领跑全省

据市交通运输局最新发布的含金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读懂我市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业9个指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珠海总体增速达到29.6%,经济“水陆空铁”多项运输指标增速领跑全省。市多输指速领省

交通运输是项运经济社会的“先行官”。“上半年,标增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跑全各项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含金量我市交通运输行业,读懂在运输、珠海运营、经济投资等方面,市多输指速领省既有量的项运合理增长,也有质的标增有效提升,出现持续恢复、整体好转的现象。”日前,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二级调研员魏永民表示。

货运量持续增长,出行量加快恢复

伶仃洋上,如长虹卧波,又似蛟龙跃海的港珠澳大桥蜿蜒绵亘伸向远方,将珠海、香港、澳门紧紧连在一起。上半年,全面恢复通关后,在“澳车北上”政策的助力下,港珠澳大桥货车通行量达25万辆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增长了5倍多;口岸过关旅客近600万人次,相当于疫情前2019年上半年的90%。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程霖 通讯员 王相国 摄

在珠海机场,T2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大湾区机场群之一的区域枢纽机场,机场改扩建工程丝毫阻挡不了旅客乘机出行的步伐。上半年,该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53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7%,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近九成。

货畅其流,人畅其行,映射出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态势。

在货运方面,货运量持续增长。上半年,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1.67%,水路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51.9%,航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32.7%;铁路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8.4%。此外,珠海港口业务实现增长,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2.0%,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3%。

在客运方面,出行量加快恢复。公路客运量同比增长392.99%,水路客运量同比增长242.73%,航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27%,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162.48%。

交通营业收入的增速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多式联运及代理业完成营业收入比全省增速高18.3个百分点;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5.96%。管道运输业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

魏永民表示,从数据来看,出行量和货运量明显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出现持续恢复、整体好转的现象,公路运输市场韧性十足,水路逆转翻盘,航空运输提质增效,铁路运输持续增长,在全省范围来看,我市“海陆空铁”的运输业务领跑全省。“这样的成绩,与落实服务‘产业第一’战略,服务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内畅外联,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体系骨架成形

一张交通网就是一连串黄金产业链。发达的社会经济区位与畅达的交通运输条件,是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的关键。

在公路运输通道建设上,珠海内部的“动脉血管”也在逐一打通。

连接东西部的“主动脉”——跨海通道,由原来唯一的珠海大桥发展到拥有斗门大桥、洪鹤大桥、香海大桥、金海公路大桥、珠机城际等多条通道,珠海大道也正在进行扩建,“一年一座桥”的目标全部实现。金琴快线和兴业快线是高新区连接主城区的两条“主动脉”,金琴快线已经通车,兴业快线北段西线也在年底迎来通车。主城区内,形成了南屏大桥、香山桥、前山桥、白石桥、昌盛桥“五桥跨河”的交通格局。

为了实现“内畅外联,通达全球”的交通格局,我市充分发挥公路、空港、海港、铁路优势,“海陆空铁”全方位提升,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骨架逐渐成形。

在公路方面,珠海正加快建设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三条战略通道。以期向东,承接珠江口东岸产业转移的溢出效应,向西打通与粤西地区贸易“生命线”,对内形成闭环快速轨道通道,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鹤岗高速将于9月份实现全线通车。

鹤岗高速二期。张洲 摄

在航空方面,旅客吞吐量已经迈入“千万级”行列的珠海机场被列为区域性枢纽机场,肩负着助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使命。近年来,我市加快推动珠机城际二期工程交付使用,加快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组织推进T2航站楼转场筹备及国际空港物流园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机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在海港方面,早在2017年就已迈入亿吨大港行列的珠海高栏港,作为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良港,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高栏港20万吨级主航道建设,加快推动高栏港15万吨级粮食码头等一批深水泊位、深水航道、防风锚地、疏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广珠铁路“无缝衔接”的高栏港疏港铁路专线,成功打通了珠海港铁联运“快车道”。

在铁路方面,除了通达高栏港的广珠货运铁路外,广珠城际的跨线客运列车已经达到15对,珠海站始发列车可直达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郑州、武汉、昆明等75个城市,辐射范围达11个省、1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目前,珠江肇高铁、珠机城轨二期、广佛江珠城际轨道捷报频传,其中的珠机城轨二期将于年内通车。

据统计,2023年全市重点交通项目83个(含前期预备项目16个),年度投资计划149.37亿元,截至7月底,全市重点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3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5.78%。

以交通促产业,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

交通运输服务,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它起着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有了便捷畅通的运输通道,还需要通过运输服务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最终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

公路运输。今年以来,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引导珠海公交集团等龙头企业整合公路客运运力资源,抓住旅游市场复苏的窗口,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发送旅游消费券、开通旅游专车专机等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大力发展旅游客运。

利用港珠澳大桥的优势,积极推动跨境客货运输业务。为推动我市货运企业发展,拓宽货源腹地,我市持续推进粤港澳跨境货车指标申请,向省交通厅为3家跨境运输企业申请粤港出境货运指标70个。

水路运输。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每月组织重点水运企业召开调度会议,分析、通报经济运行指标情况,共享市场经营信息。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推动龙头企业中谷(珠海)公司将两艘(共2.75万载重吨)集装箱船舶迁入我市,填补了该公司出售老旧船舶所减少的运力。中谷(珠海)公司1-6月水路运输周转量占全市的29.85%,同比增速达143.82%,成功拉动我市水路运输周转量增速重回全省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节约水运企业运输成本,在全市范围内鼓励企业发展LNG动力能源船泊、能源车,并享受七折加气的优惠;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市交通运输局主动对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水运企业纳入享受“四位一体”平台的“白名单”,同时组织52家金融机构与36家小微企业面对面交流,解决企业贷款难题。

航空运输。全力协调机场扩容增量,成功推动珠海机场高峰小时容量由20架次增至25架次,扩容增幅25%,为后续珠海机场航班时刻结构优化、航线网络辐射能力提升、服务品牌升级提供了时刻资源;积极开拓我市民航运输市场。珠海机场持续优化航班时刻编排,加密重点航点及热点旅游航线,同时提高西南、中南地区航线网络辐射能力,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目前,珠海机场夏航季国内直达航点达82个,航线111条,逐步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为核心,以重要省会城市为骨干,以旅游航点为辅助,三四线城市为补充的干支协同发展航空网络布局。

资料图 钟凡 摄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珠海旅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魏永民表示,下半年将重点聚焦“补短板、拉增量”。

针对我市多式联运及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等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将坚持落实挂点联系服务重点培育企业机制,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继续落实助企政策的落地兑付工作,做好水路、道路、航空运输企业贷款及延期还贷、利息补贴等工作,做好进出口货物的保通保畅工作,为企业提效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