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求创新 闯出潮州工美产业发展新路径

  创新,坚定是不移推动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本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求创不少展区推出了大量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互相结合、新闯潮流时尚与传统审美互相融合的出潮创新作品。展会期间,州工展新记者与我市部分工艺美术大师一同走进福建德化、美产江苏宜兴等展区“淘金”“取经”,坚定力争以创新理念、不移创新方法,求创助力潮州工美产业闯出发展新路径。新闯

  “科技+文化”

  双向赋能工美产业

  福建德化陶瓷以“白”见长,出潮瓷雕技艺享誉天下。州工展新在今年初举办的美产北京冬奥会上,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爆火,坚定其中由德化县陶瓷企业承接生产的陶瓷版“冰墩墩”因为可爱的外表、精细的做工,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在本届展会上,“冰墩墩”依然是德化展区的一大亮点。

  德化县城镇联合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德化白瓷在创新道路上不断发力,综合利用“科技元素”和“文化元素”双向赋能陶瓷产业,在设计、材质、工艺、用途等方面多向发力。科技上,去年12月,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在德化揭牌成立,该研究院旨在构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驱动的陶瓷产业数字化生态新基建,从科学与艺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标准与管理、新材料等五大基础研究层面实现颠覆式创新。文化上,德化大力鼓励德化陶瓷文创营销机构以“大师+文创”“大师IP+产品”“大师IP+产业”模式开发陶瓷文创产品,打造“德化白瓷”文化符号,深挖文化价值,通过文化的注入提升品牌价值。

  “德化在科技和文化上的创新,让‘德化白瓷’成为一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化名片、科技名片,值得潮州学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郑金发深耕潮州工艺陶瓷多年,创作了众多精品力作。他表示,潮州工艺陶瓷要突破发展瓶颈,取得更大发展,须在现代技艺、年轻理念、高端科技这三大方面持续加大投入,配套完善相关政策,赋予潮州工艺美术更鲜活的生命力、更潮流的时代精神。

  “潮州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贤达辈出,潮州工艺美术创作一定要结合潮州文化,否则再好的创作也是无源之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德化瓷塑“实力派”领军人物林建胜建议我市既要学习先进的文化营销理念、方法,更要深耕潮州本土文化,找准潮州文化与现代理念的结合点,并注入传统工艺美术之中,创作出具有潮州特色、饱含生命力的潮州工艺美术精品。

  “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林建胜同时建议我市要深化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等合作,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提升潮州工艺美术的创新驱动力,鼓励工艺美术创作者和生产企业加强设计理念创新,推动智能设计、交互设计、集成设计、时尚设计等研究和应用,引领和赋能产业发展。

  推广电子“身份证”

  破解“山寨”乱象

  “好不容易推出一款创新产品,过不了多久电商平台就会出现外型、形制差不多的产品。这种乱象在影响我们产品销量的同时,也打击了创作者的热情。”采访中,记者经常会听到我市不少工美从业者“吐槽”当前工艺美术产品线上销售乱象。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直播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工艺美术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难以回避的新痛点。如定价混乱、抄袭模仿、用料不一等等。

  紫砂,是江苏宜兴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名片。记者在宜兴紫砂展区了解到,针对这一行业痛点,近年来,宜兴市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打造“宜兴紫砂严选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并将现实作品与平台信息库进行绑定,形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 宜兴紫砂展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张“身份证”上,所有信息都不可篡改并能随时追溯。

  在保护原创作品上,该平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只需拍好作品照片并写下设计理念后,上转至版权认证专区,短短十多分钟即可完成区块链证书和数字版权证书的申请。此外,该平台的数据不仅全部接入中国版权数据库,还能帮助紫砂从业者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自动查重,实现版权侵权自动监测,为数字版权“确权难”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工美产品在网上交易,常常会有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和维权困难的争议,而‘宜兴紫砂严选平台’以数字技术实现作品、商家和交易的认证,为数字时代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经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遗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强说。

本报记者 梁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