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2024年1月17日)

tqb-20240117-008.jpg

秀山秀水秀健康

□林佐成

峨眉天下秀,湾韵青城天下幽,作品剑门天下险,年月夔门天下雄。湾韵每每想起这句谚语,作品峨眉秀美的年月景色便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浮现于眼前。湾韵

 

一脚踏进峨眉,作品满山的年月绿立刻将你包围。从山脚乘车,湾韵到山腰攀爬,作品再到山顶游览,年月就像走进了绿的湾韵王国。无处不在的作品绿,将你悄然追随;无处不在的年月绿,将你紧紧缠绕。这种绿,绿得大气,绿得磅礴。偌大一座山,绵延数千里,从这个山峁到那道山梁,从这条沟谷到那条溪涧,从山脚到山顶,从前山到后背,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绿色覆盖;几乎每一个顽石,都被绿色包裹。绿,主宰着无边无垠的大山,绝不留下一丝半缕的缝隙,绝不放过一个细小的旮旯。即使那些坍塌的山崖,也被崖上下垂的绿藤、野草,也被崖前那些张扬的大树、低调的灌木丛,缝合着,遮掩着,与四周的绿水乳交融。远远望去,一座山,就是一张硕大无朋的绿毯;一座山,就是一汪浩荡起伏的麦田。这种绿,绿得张扬,绿得放纵。那些树,那些藤,那些草,甚至那些荆棘,似乎全都在墨绿的汁液浸泡过。每一片叶,每一根茎,每一条藤,都饱蘸着汁液,汹涌着,澎湃着,你挤我拥下,你推我搡中,趁了缝隙,瞅了空子,钻到你跟前,献着媚,眨着眼,恣肆汪洋,无拘无束。那蓬勃的绿,那旺盛的绿,直搓揉着你倦怠的双眼,直荡涤着你布满尘垢的心扉,让你眼也清亮,心也澄澈。在峨眉,你几乎见不到枯枝,即使那些老死的上百年冷杉,它们都干净笔直地挺立在那里,犹如一根电杆;在峨眉,你几乎见不到枯黄的野草,即使有,也被蓬蓬勃勃的新绿,狠狠踩在脚下,绝不给它半点出头露脸的机会。这种绿,绿得分明,绿得有层次。峨眉是植物的王国,三千多种植物挨挨挤挤齐聚于山上,却并不你挣我抢。它们似乎商量过,你扎根于何处,我落脚于甚地,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归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犹如一个个谦谦君子,它们并着肩,牵着手,井然有序地从山脚依次往山顶上攀爬。至于那些蕨们、草们、藤们,甚至异常名贵的桫椤、兰花等,它们都掩藏在树下,甘愿作树的陪衬,或趁了树杈的空隙,向上伸出一枝两枝,旁逸斜出中并不与树争高低,只披着一身绿,随风摇曳;或紧紧依傍着树杆,弯弯曲曲中,扭成一截截翠绿的麻花;或干脆匍匐于地,将石们、土们、沙们紧紧捂于胸前,不让它们抛头露面。就这样,满山的绿,高高低低层叠着;满山的绿,纵横起伏地交错着,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

 

好山出好水,此话一点不假。峨眉山势浩荡,气候湿润,植被丰茂,遮天蔽日的树木,郁郁葱葱的野草,就像给峨眉披上了一层吸水性极强的厚重绒毯,它们悄然吸纳着大自然的雨露,藏之于根下的泥土,让峨眉变成了一座水体丰盈的宝库。这些水总是耐不住寂寞,它们总爱钻出地面,调皮地四下瞅瞅,太阳一出又缩了回去;或者相约,瞅了机会,一起往山外看热闹。于是,多雨的时节,它们常趁了树们草们吃饱喝足休息打盹的间隙,叽哩咕噜一番商量后,齐刷刷钻出泥土,沿了山涧,顺了沟壑,一路嘻嘻哈哈,一路招降纳叛,向山下疯跑;于是,一条条或粗壮或肥硕的“蟒蛇”,在山间盘旋、蜿蜒,它们奔腾着、汇聚着、咆哮着,形成了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黑龙江、白龙江、符汶河、虹溪河、燕儿河……形成了峨眉河、青衣江、大渡河。这些经藤们草们滋润、过滤的山水,是怎样的清冽啊!你瞧,一路穿过莽莽苍苍的丛林,然后绕大乘寺、洗象池附近的石笋峰,再流经15公里乱石、草丛的白龙江,与源出九老洞,流经九十九道拐,横穿洪椿坪,越过一线天的黑龙江,在清音阁汇合而成的江水,清清冽冽中,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天上的白云,山间的绿树,江边的游客;清清冽冽中,让你可以看见水底鹅卵石的斑斓,沙粒的晶莹剔透;清清冽冽中,让你觉得那不是山水,而是珍珠,是玉液琼浆;清清冽冽中,让你不忍亵渎,而总又经不住诱惑掬起一捧,甚或赤了脚,蹚进水里嬉戏,让透彻心骨的凉,直浸五脏六腑。

 

峨眉秀美的风光,传奇的景观,就像一块块磁石吸引着四方游客。据当地人介绍,黄金周期间,每天上山的游客多达11万,即使淡季,也有2万到3万不等。这些地域不同口音各异的游客,就像兴匆匆赶来参加中国人口的博览会,更有三五个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夹杂其间,使整个盛会更加空前。这些游客,呼啦啦地涌进大山,既享受着峨眉厚重的馈赠,也承受着严峻的考验。到峨眉,单是坐观光车从山脚到半山腰,九曲十八弯就让你够受。这些弯,也许没有九寨的迂回悠长,没有华山的险峻陡峭,然而,车子左一拐,右一弯,前一搡,后一拽,足以让你晕头转向,足以让你呕吐连连。更不必说,为了观日出、赏云海、看佛光、品圣灯,从半山腰攀爬上金顶,那长长的石梯就像天梯,直插云霄中,让你望而却步;那长长的石梯,足以让你的双腿打颤,身子发软;那长长的石梯,就是对你体魄的考验,意志的考量。因而,许多人放弃了攀爬,选择了索道。然而,也有人一头扎向石梯,不管不顾,甚至徒步从山脚爬到山顶,在60余公里长曲里拐弯的山路上,挑战生命极限。怪不得,那些一路攀爬到金顶的耄耋老人,一到广场,便情不自禁地大呼小叫,犹如顽童,一些老妪甚至当场舞动身上的披肩,在广场上疯跑,在广场上大摆POSS,秀一把。那是毅力的彰显,那是健康的礼赞,那是生命的讴歌。

tqb0117008_003_01_b.jpg

飞沙村海岸的午后(油画) 刘文伟 作品

 

涛声,时代的脉动

□邓慕尧

《枕水听涛》出版,乍看极具诗意的书名便引起我的遐想,卢锡铭对水有特别的感情,水乡是他的精神原乡,枕水思怀,夜夜涛声绕耳,显然,远去的岁月又在枕边回流,溅起了浪花,回荡着涛声,自然引起我阅读的兴味。

 

感受之一:真

《枕水听涛》人物真,事件真,感情真,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也许我与作者是同时代的人,书中的人物、事件、生活状态、行为方式,似是而非激活我的记忆,自然引起我的阅读兴味,即使当下的业余作者也会引起共鸣。文学的功能就是社会世态的反刍。我特别喜欢书中《故园水韵》的篇章:缠脚秀才娘、自梳草织女、江湖杂耍盲佬歌、摆渡人、木屐声声等,这些远去的悲凉岁月的回眸,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流泻温情的润泽。而在一些较长的篇章中,往往以人系事、以事系人,作者以散文的笔调追怀历史的沿革,深情眷恋故土的物态人情。在傍河小巷追怀中国海员工会的先驱者脚印,在巷尾辨认当今医界名师起步的台阶,从中牵出小学教师自掏腰包供其入学启蒙。他的诸多篇章往往用细节串起,给人以精神的启迪,他的《古屋飘溢翰墨香》的儒雅氛围,十叔公悬壶济世与梅兰竹菊的审美意蕴,以及赓续国学书画大师卢子枢及其子女的翰墨情怀,连接濡染他和兄弟的文心艺道,该文思绪悠悠,道出小巷的人文情采,显得自然真切,而在《安伯坟前三支烟》等篇章,更显作家感恩联想的真挚情感。

 

感受之二:善

作家卢锡铭善于观察,善于感悟,善于融情。也许是少年的聪明贤慧、乡土的野趣、世俗的风情较早进入他的视觉,陶冶他的心灵。当他第一次图方便闯入封闭隔世的缠脚秀才娘的横巷,遭遇守门黄狗咬了一口,惊悸缠脚老人巅颤的脚步,为他止血、为他缝补裤裆,末了还给他沏了一碗加糖的鸡蛋花茶。这次遭遇倒成了少年的恩惠,由此便引发对老娘的观察,关注孤独老人尽己之能,为乡民剪裁缝补、梳头札髫等“女红”义务,还为他增补唐诗宋词等国学基础营养。整部作品汇集故乡人物众多,既有单篇特写,更有多人组合,用细节串连,不在于轰轰烈烈的描绘,多是巧手白描的工笔画,用善心、善意凸显故里情怀的众生相,给人留下谐和可亲的印象。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观察生活更显理性,作品的维度更阔,特别对特殊年代事件的思考,发出善心善意的拷问,乡亲们的精神传续,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率先起航,收入书中的几篇特写,还原了虎门人敢为人先的气慨。

 

感受之三:美

语言美,语境美,人性美。语言文字是传情达意的要素,是散文审美的内涵。卢锡铭一贯注重文字的锤炼,特别在环境、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也许是长期生活在水边,河的温柔,海的浩荡,塑育了他的澄明,开阔了他的气质,而背靠岛廓山林,又濡染他的根性情怀,他的或长或短的篇章,都有地理风情的描绘。十叔公园林的梅兰竹菊的精致布局,撑渡人的长篙点水的身姿,在他的笔下都留下静与动的神韵。年岁稍长,他寻访儿时海边野趣的黑松林,那里春夏秋冬四季景致令人陶醉。见景善思,往往是卢锡铭的语寓底色。作品中多见人物的细节,白描的文字常见乡土的语式语调,《椰菜花和大笨象》,从形态和对话都散发着生活的气息;烈属寡妇锦香婶,忘了伤痛,谢拒抚恤,自食其力,承传老父的民间医术,为村妇医治奇难杂症……乡土的人情世故,都在作者的笔下找到回音。

 

当历史的印痕在心底铺陈,卢锡铭又回归故里记录新时代的振兴,如果说他的作品语言特色是水的温柔,水的澄沏,水的灵动,水的韵味,如今收入集子的《龙的嬗变》则是水的澎湃,水的浩瀚,涛声滚滚,浪花飞溅!

古韵

 

咏文天祥

□若云

年少状元郎,丹心作典藏。

人生何惧死,荡涤几回肠。

 

遥思先贤文天祥(新韵)

□林伯君

宋相遗风韵,伶仃岛外寻。

忠魂昭后世,我辈永思存。

 

过零丁洋思文天祥

□李显彬

朝辞珠海去,薄霭过零丁。

日浅江流翠,山深野色青。

抚桥惊底事,面屿泪曾经。

思忆文公志,临风带雨听。

 

祭文丞相

□徐向中

一死报家国,千秋奉庙堂。

丹心梅逊色,浩气日羞光。

鞭励炎黄奋,复兴民族强。

丛林窥虎豹,枕畔莫丢枪。

 

捕鱼

□郑景祥

摇橹顺江流,清风逐我舟。

斜阳随网落,捞起一江秋。

 

咏荷共勉

□若云

荷花有逸名,何惧着泥生。

素影藏筋骨,英姿见性情。

驱炎应自胜,同气勿相轻。

只待香风起,清和又满城。

 

香山云道

□邓红琼

亘古龙腾地,香山一线悬。

盘桓如玉带,飞舞若云烟。

身处峰峦里,思飘海岸边。

倚栏观碧落,鸥梦尽翩跹。

 

珠海三灶镇大门口湿地公园

□易玉华

林丘雨后起青岚,顾影芦边鹭未谙。

斗艳群芳才获赏,白云已占半湖蓝。

 

珠海石溪

□王福来

云飞雾绕石溪林,万里激流觞有吟。

诗魅引来凰凤对,亦兰亭里续长音。

 

游珠海金沙滩

□玉律

十里银沙抱海迎,一湾潋滟漱涛声。

由来风物此滩好,不信游人不动情。

 

珠海会同古村

□王杰

闲行旧院拱廊新,巷口斜阳古树春。

岁月铜钟仍挂壁,时间锈迹不封尘。

轩檐燕雀曾经识,老屋咖啡倍觉醇。

莫氏祠堂寻故事,栖霞馆里说何人。

 

偕妻游共乐园

□卢木荣

剩有闲情作近游,已无年少旧时羞。

清荷碧玉床耕梦,垂柳澄湖畔探头。

相伴相依留对影,无忧无虑豁双眸。

鸣禽野鸭皆知足,云水忘机一径幽。

 

咏文天祥

□冯超

碧血凝成曲一支,悠悠传唱到今时。

人人识得丹心句,爱国绵绵无绝期。

 

读《过零丁洋》怀文天祥

□郭进钱

一叹零丁贯古今,汗青血染写丹心。

千年浪涌孤臣泪,日夜涛声作楚吟。

 

文天祥

□于少发

光明使者照前程,珠海听涛浪未平。

华夏如今披锦绣,斯人无不诵先生。

 

读史赞文天祥(新韵)

□李遵新

翻读宋史细相寻,铁骨铮铮印迹深。

忧难当中凭赤胆,危亡之际有丹心。

诗出清夜曾挥泪,志上白云恰断魂。

惶恐滩头忠烈在,情思落笔眼昏昏。

注:“清夜为挥泪,白云空断魂”是文天祥的诗句。

 

读《过零丁洋》诗有感

□施文辉

一声感叹啸云天,激励精英数百年。

壮志振兴华夏起,繁荣次第九州延。

改天换地皆称道,勠力同心勇向前。

怀古零丁今再唱,东风万里奏新弦。

 

缅怀文天祥

□付正维

七百春光照汗青,书生此日叹零丁。

大都柴市东城月,故国诗人北斗星。

气正常存仁与义,身囚不畏健和冥。

九州风骨传承起,留取丹心我辈醒。

 

踏莎行·珠海大剧院(新韵)

□胡晓林

壳孕珍晶,贝生于海。精华日月凝深爱。籁音新奏浪波吟,型双岸立珠出彩。

秀特绝一,神州气概。壮歌逐梦新时代。俏姿瑰耸大湾边,天穹激越春潮湃。

注:珠海大剧院为我国首座海滨大剧院,远望为两只竖立海中的巨大贝壳,造型独特、壮观。

 

临江仙·宝镜湾观岩画(徐昌图体)

□岭南明玉

仰望摩崖岩画,唏嘘满目沧桑。红尘翻滚逝珠江。千年风正茂,一部史留芳。

古道西风渐远,金湾南水开航。几多遗迹证兴亡。斯人从此去,宝镜照辉煌。

 

俊彦

 □彭健

□彭健

序跋:近日陈剑主任团队获珠海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以资表彰其在提高区域冠心病患者精准施治水平及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上的卓越贡献。

 

越绝技术千百峰,

浴火淬炼化麟凤。

创新人才遴重重,

秀出班行压群雄。

含英咀华廿年攻,

留学英伦西学宏。

阜外取经日当穹,

炉火纯青介入功。

手执导管驭蛟龙,

不畏射线工欲穷。

旋磨冲击独先用,

激光消蚀首开锋。

解剖功能双探宫,

精准施治梗复通。

病患获救气色红,

起死回生媲仙翁。

冠脉纤毫网丛丛,

心灵手巧眼瞳瞳。

手感悟性俱适逢,

倾情投入倏春风。

病变钙化硬蹦蹦,

开凿阻塞鉴峥嵘。

八般兵器皆布控,

四两千斤逐清空。

道路漫长任从容,

薪火相传有青葱。

责无旁贷明其衷,

化身万千赓景从。

戏谑汝是管道工,

工匠精神贯长虹。

生命至上不旋踵,

健康中国吾奋勇。

 

笺注:秀出班行喻出类拔萃,景从譬紧相追随、如影随形、后学,不旋踵意不畏避退缩。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