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悦读(2023年11月17日)

tqb-20231117-012.jpg

一幅宋代人文画卷徐徐展开
——品读《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湾韵士大夫》

tqb1117012_001_01_b.jpg

□ 吴增辉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丨悦宋代主题出版物及影视作品相继推出,宋朝的读年人文情韵开始引发人们的浓厚兴趣。宋词之外,月日文人画、湾韵瘦金体、丨悦《清明上河图》等逐渐成为民众耳熟能详的读年宋代艺术标签。而以苏轼为代表的月日宋代文人,更以其潇洒风流令人心向往之。湾韵宋朝逐渐以丰富立体的丨悦形象进入民众的视野,宋代文化也越发展现出迷人的读年风采。

真正了解一个朝代需要走到历史的月日深处,知悉丰富的湾韵历史细节,进而洞窥时代人物的丨悦内心世界。因为,读年一个时代的一切外在形态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时代的内在精神。仇春霞所著《千面宋人》就是要深入历史的细节,深入宋人的内心,去呈现千姿百态的个体生命,以此解读一个风雅的时代。

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千面宋人》主要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因此,其对历史的描述极力避免宏大叙事,而重在梳理人物关系,发掘历史细节,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而诸多细节又往往通过人物之间的书信牵扯出来,借以铺展出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书中引用了范仲淹、苏轼、欧阳修、司马光、苏洵、黄庭坚、米芾等37人的90封书信,其中苏轼以20封书信高居榜首。这些书信同时也是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为读者生动展现千百年前的文采风流,令人大开眼界。作者把书信大意转译给读者,让人更真切地体味宋人的用语规范、社交礼仪和情感内涵。说实话,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宋人书信用语跨越千年,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隔阂,一些写信人为追求古雅,刻意使用晦涩的语词,更造成后人理解上的困难。比如叶清臣写给郑戬的一封信(《近追大旆帖》)便颇不易懂,其中“涓”“甫憩”等词语需要深入索解,作者为求确解下了不少功夫。书信内容涉及写信、收信双方才知道的事情原委,要想梳理清楚并作准确的说明,需要对各类信息加以细致考证。作者从书信提供的有限信息出发,联系写信人的生平事迹、写信背景、人际关系乃至时代风俗,抽丝剥茧,条分缕析,钩沉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比如由苏轼写给陈季常的一封信(《人来得书帖》)出发,作者提出“苏轼为何送一担酒作为丧礼”的问题。随后结合苏轼在黄州时的经济状况、宋人葬礼用酒量颇大的时代风俗以及宋代榷酒专卖制度等资料,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考索历史是作者的偏好,但凡书信中提到的历史信息都会被作者抓住不放,深究细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方才罢休。比如作者通过比较蔡襄、欧阳修等人丧母之后写给友人的书信,发现信中的哀告语大同小异,实则遵循一定的语言模板。作者认为这类讣告类书信属于宋代丧葬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新儒学兴盛的时代,尤其是北宋前中期,丧葬期间的许多行为都要遵守特定的礼仪,写信也是如此”。这一判断为读者认识宋人此类信件特点及相应的文化背景颇有启发意义。此外,书中对宋代澄心堂纸的来历、毛笔的演化、墨的制作、山药的种植、河豚的吃法以及相关人物的逸事,也进行了颇有趣味的考辨,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有的书信还会牵扯出有名的历史公案,比如苏轼在其晚年名作《荔枝叹》中批评丁谓和蔡襄“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认为二人通过向朝廷进贡名品官茶媚上邀宠,令人不齿。自苏轼《荔枝叹》诗流传后世,贡茶以邀宠便成为“前丁后蔡”的历史污点。作者却通过对史实的深入考证,认为福建贡茶由来已久。自南唐开始,建茶便已成为贡茶,丁谓作为转运使,关注茶业并加强管理是其本职工作。蔡襄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研制出闻名天下的“小龙团”茶,并对茶场的管理和茶叶运输都进行了改进,既满足了公众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也增加了财政收入。二人所为不仅不是邀宠,而且是突出的政绩。作者将被苏轼污名化的历史进行还原,纠正了以讹传讹的错误认知,对丁、蔡二人作出了客观评价。

生活凛冽 内心温暖

——读《冬牧场》有感

tqb1117012_003_01_b.jpg

□ 肖明明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李娟的《冬牧场》就是这样一本关于现实与希望的书,它在向我们描述游牧民族的艰苦生活的同时,也呈现了牧场的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让人沉溺于这场寒冬里的温暖梦境。

在阅读全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冷,这种冷并非刻意描绘,而是真实而自然的,书中的一切都如同被流水打磨出来的玉石,浑然天成。这或许与李娟的生活经历有关,从小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触目为极富灵气的自然山水,造就了她如旷野般天然纯粹,又如白雪般鲜活灵动的文字。为了写《冬牧场》这本书,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北疆阿尔泰地区沙漠深处的冬牧场,生活了一整个冬天。在巨大的寒冷中,李娟写下人类用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却足以与生活的凛冽抗衡。

在动辄零下40度的冬牧场,羊粪成了燃料和建房子的材料,时有时无的雪成了唯一的水源,硬邦邦的馕是最平常的食物。牧民们不仅生活贫瘠,还要面对精神上无止境漂泊的痛苦,但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也处处充满温情与感动。酗酒且脾气暴躁的居麻,干起活来踏实稳重,闲下来又不乏幽默风趣;负责琐碎事物的加玛和嫂子,即使身处荒原也会认真装饰居所,戴特别大的彩色宝石戒指;一家人和生病的动物分享温暖的地窝子,为生产后的熊猫狗搭建房子;地窝子总是收拾得干净整洁,哪怕只有一个客人造访,也要煮茶宰羊,拿出最大的诚意待客……

牧民们生活在荒野中,却不是被遗弃的人。他们用花毡绣片装点尘土飞扬的地窝子;将马头骨置于沙丘顶端的铁架,以示对大地的敬意;他们穿上新衣新裤,长途跋涉互相串门。

在这里,没有人会抱怨生活的苦,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寂寥中寻找快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牧民们在宰羊之前念的那句“巴塔”——你不因有罪而死,我也不为挨饿而生。这是牧民在残酷的荒野上,刻进骨子里的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也是这漫长单调的生活中最大的信仰。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你或许放松,或许焦躁,或许生活环境和牧民们一样凛冽,让你一度觉得坚持不下去。但《冬牧场》告诉我们,“生命远比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结实、更顽强”。所以,哪怕是在生命的荒原,也要满怀希望地生活。你要做的不是抱怨环境,而是充实内心,学会苦中作乐,要相信,内心的温暖足以战胜生活的凛冽。

纸游非洲

——《非洲小札》里的烟火气

tqb1117012_005_01_b.jpg

□ 陆小鹿

读库出品的《非洲小札》开本很小,适合碎片化时间阅读。作者柳桦曾被外派苏丹工作两年,因此得以近距离体会苏丹及埃及、贝宁等周边非洲国家的新鲜生活。对于不经常出国旅游的人来说,在阅读中进行一次平面旅行,不啻是个省时省钱的方法,也能得到他人视角的观察和感悟。

海明威曾写过一本在非洲打猎的书,名字叫《非洲的青山》。柳桦也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看到了非洲的青山。这个国家公园一向以能够看到狮子、豹子、大象、犀牛、河马这五种野兽而闻名。当地司机每次发现野兽就赶紧载着游客尾随而去,因为只有看全了五种野兽,司机才有可能得到额外的小费。

在非洲,当地人常将秋葵与羊肉同煮。秋葵在英语里又称“女人的手指”(okra,“lady's finger”是一种俚语表达),阿拉伯语则叫它“夫妻豆”。苏丹当地有一种饮料,是用晒干了的紫花煮成的,煮出来的水颜色呈暗红色。在这里喝茶是要煮的,当地人从不泡茶,街头树下,凡是阴凉的地方都会有一个茶摊。非洲多雨,所以当地人喜欢用瓦楞铁皮做房顶。每当太阳落山,屋顶金光一片。一下雨便如同琴键,叮咚作响……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令人神往。

作者在书中提到,因为天气太热,当地马路上看到的自行车不多,但每辆都令人印象深刻,原因是苏丹的自行车大多会做特别装饰。街头有专门从事自行车装饰的小摊,比如用五颜六色的塑料条包裹车身,车头安装镜子、喇叭、车铃和大灯,车座用海绵等定做皮套,还可以垂上鲜艳的流苏。有人在自行车上安装收音机,有人缠满小彩灯以在夜里闪闪发光,也有人把汽车车标安装在自行车上,于是出现了一辆辆“奥迪自行车”“奔驰自行车”……

苏丹的“老爷车”也是一道别样风景。苏丹的“老爷车”不是既旧且贵的老式轿车,而是旧卡车。车棚涂上了红红绿绿的颜色,从头装饰到尾,车头还会挂上各种从旧货市场买来的名牌汽车标志,车尾悬空垂下两块画着风景花鸟的皮革……柳桦在书里写道,当地人坐在老爷车的驾驶室里听着音乐,像皇帝一样满足,让人感到苏丹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看完《非洲小札》,我感觉柳桦的文章十分符合金庸先生关于副刊选稿“五字真言”(短、趣、近、物、图)中的“三字”(短、趣、物):文字简洁,不乱引经据典,不咬文嚼字;行文新奇有趣,轻松活泼;下笔言之有物,内容令人读有所得。

此外,看《非洲小札》时,我感受到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的关注点有所。柳桦写了不少与非洲蛇、蝎子、蚊子、黄鼠狼、蜈蚣、长剑等之间的故事,假如换了我去苏丹,估计不会写这些,但是读来别有趣味。阅读是开阔视野的途径之一,读一些自己不会去留意的话题,感受下他人视角下的生活,足不出户便能扩充人生的宽度。

冬日读书

□ 桂孝树

寒冷的冬天里,我最感兴趣的事莫过于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垫着枕头安静地读书。

当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房间时,我斜倚枕上,任由温馨和煦的阳光洒遍全身,整个人都感觉暖暖的、痒痒的。这个时候最想做的就是靠着软软的枕头,拿一本心仪的书,美美地看起来。闻着淡淡的墨香,感受着书页翻动时与指尖的摩擦,品读着书里天南海北的故事,或是唐诗宋词字字珠玑,韵味徐徐飘来,让人身心无比愉悦。

古人常说随时随地都是读书好地方,据记载,有人如厕不但解决生理需求,还常把厕所当书房用,就像写出《三都赋》并导致一时间“洛阳纸贵”的晋代大文豪左思,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生长在富贵之家,博学善辞,惯以读书为乐。他说自己“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也有类似的经历,他的《归田录》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虽然马上读书我没有体验过,但厕所和枕上读书倒是经历不少,只是人们常说在厕所里蹲久了不利于健康,而且里面臭味难闻,不是好的读书场所,唯有枕上读书被我一直青睐。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随手抄起枕边书,少顷就走进书中的故事,这个时候全身心放松,屋外寒风萧萧,室内暖和如春。沉浸在作者笔下丰富多彩、未知未觉的世界,优美的词句、饱满的情感、跌宕的故事情节都会牵动我的心神。徜徉在书里端砚泼墨的辞句中,领略作者或豪放不羁或清新婉约的笔触,我的心也随之一同飞扬。读书真的让人心灵充实丰盈,胸怀豁然开朗。

女词人李清照“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之句,就是枕上读书的真实写照。是啊,斜倚在床头,靠在枕上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诗书,生活多么闲适,内心多么宁静。这不仅仅是李清照读书之境,也是我的独特感受。

夜阑人静,想读便读。倚在枕上,翻开一本纸质书,有草木的手感和淡淡的香味,选择最舒服的姿势,或倚或靠或趴,不知不觉沉醉文字当中。既养心又怡情,独一身而能思接千载,居斗室而能畅游天下。

有时读到精彩的书籍,放下书后,恍如隔世,思绪还未从书中走出来,时而怅然若失、时而兴趣盎然。一切苦累烦恼都抛在九霄云外,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读累了,熄灯掩卷,闭上眼睛,脑海里还会回放着书中的精彩,思想如脱缰野马,翱翔于碧海蓝天,久久不能入眠,即便进入梦乡,也是守着枕头读着诗书的美梦。

一叶书香
□ 李秀芹

整理旧书,从书中滑落一片银杏叶子。孙女说,哈,掉落了一个秋天。我捡起来一看,上面用钢笔工工整整写着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树叶背面署名:你的好友桂枝。桂枝是我中学同学,我读高中时因家庭原因被迫辍学,桂枝来看望我,并未说安慰的话,而是默默坐在我身边,从中午坐到了晚上,临走从兜里掏出一个纸包递给我。等她走后,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片枯黄的银杏树叶,上面写的那首诗,我早已经烂熟于心,但第一次见这首诗写在树叶上。

我把这片树叶夹进书中,劳作之余,翻开书看几页,这片小小的树叶便成了我的书签,伴随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失眠之夜。后来,我经常捡拾一些好看的树叶,在上面书写名言警句和诗词佳句,夹到书本里,翻书翻到了便照叶诵读几遍。

日积月累,我的一箱子书里面都夹满了写字的树叶。记得我和丈夫老洲刚认识时,他向我借书,我随手送给他一本,没想到他只看了几页便开始研究我夹在书里的一片片有字的树叶。这些我当年随手记录的读书笔记,却被老洲当作我暗示他的语言,觉得我一会儿喜欢他,一会儿讨厌他,一会儿又好像心有他属……

后来熟悉后他跟我聊起这些,我笑得肚子疼,我的每本书里都夹了很多树叶笔记,他当成日记或信件来看,当然内心戏偏出千万里了。

老洲知道实情后,倒也有心,再给我来信时常会在信纸里夹一些树叶,上面写上几句他自己写的打油诗,虽然水平不高,但诗句与叶生辉,让身边朋友羡慕不已,说我俩颇有小资情调。

我和老洲结婚时,也曾用树叶串起来装饰新房,让来贺喜的同学朋友在树叶上写上祝福的话,这种形式后来还被很多朋友效仿过。

回想起来,那个年代穷,普通人一般买不起鲜花和礼物,但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枚树叶,写上一句想说的话,当礼物送知己赠朋友,同样让人欣喜不已。

一枚树叶随着时光流转,在漫长的岁月里风干泛黄,但它记录的时间印记是永恒的,在我们心里永远鲜活,诉说着一叶一叶的故事,收藏着一个又一个的过往秋韵。秋天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季节,秋风飒爽、金光满堂。于生命,秋天的金光中有一丝结果的喜悦,凉爽中又有一丝肃杀的清醒,“结果”意味着“来路”有了答案,“清醒”意味着“去向”有了归处。

“哈,掉落了一个秋天。”你瞧,这书中还珍藏有一叶宝贵的秋天呢。

初雪
□ 王佳莹

风被寒冷一遍遍打磨后

就像刀子

田埂草木,缩紧了身子

 

枝头鸟儿每叫出一声

都有寒意

轻轻冻住,清晨的嗓门

 

天空开了好多白色的花

落下来时

大地一片也不肯戴上

 

母亲正低着头和菜田交谈

它们就乘机

一朵朵插在她的发梢

89274916094764808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