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0名选手角逐各项目桂冠,横琴人工智能大赛开幕

11月25日上午,近名角逐2023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五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选手来自全国逾500所学校的各项冠横工智近6000名参赛选手展开为期两天的激烈竞争,角逐各项目桂冠。目桂幕首日围绕12个竞技类项目评选出冠亚季军共72名。琴人

本届大赛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赛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近名角逐珠海市教育局、选手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主办,各项冠横工智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合办,目桂幕珠海市教育研究院、琴人珠海市教育团工委、赛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牵头承办。近名角逐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苏崑,选手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各项冠横工智市教体局局长周玉新出席开幕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珠海市教育局、澳门中联办教育与青年工作部、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办、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遵义市教体局、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珠海市第一中学校、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华发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等主要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赛事辐射面广,28个城市联动

本届大赛,以“科技 创新 合作 成长”为主题,共包括9项内容,含机器人竞技类项目、创意展示评比、机器人趣味活动、机器人少年说等。参赛年龄段,实现从学前到高校全覆盖,最小参赛选手仅有5岁。

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28个城市,超过500所学校近6000人参与。珠海、横琴以外的参赛队伍大幅增加,与珠海有着东西部协作关系的遵义市派出25支代表队共80人到场参赛。

苏崑致辞中表示,自赛事创办以来,合作区致力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通粤港澳教育科创资源,搭建科技文化交流平台,为推动港澳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更广泛交流,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赛场上,选手们聚精会神操控着机器人,运用先进的感知识别技术,探测环境变化,精准执行任务。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大赛总裁判长张祺介绍:“大赛首次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新增3D AI线上挑战赛。同时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开源竞技项目,需要应用包括图像识别、路径规划等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将充分展现选手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技能。”

广州市翰林实验学校的初二学生邓颖滢和队友一起参加了EDR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她说:“为了参加这次比赛,队友们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和提升技术。这次比赛规模大、人数多,有利于交流学习和锻炼科技思维。”

澳门参赛人数历届最多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举办至今,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港澳参赛人数不断增长,本届赛事总规模及澳门地区参赛人数均创下新高。

据统计,本届大赛共有来自25所澳门学校和团体近300人参赛,包括培正中学、濠江中学、濠江附属小学等,澳门青少年提交创意展示评比作品51件,约占总参赛作品数的四分之一,并有近百个澳门家庭参加粤港澳亲子机器人趣味活动。

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课程发展及评核处处长郑锡杰表示,此次比赛是一个很好的互动、体验和交流平台,可以锻炼青少年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比赛交流机会,让澳门学生更好融入祖国发展。

澳门坊众学校初三学生唐嘉豪和叶俊杰首次参加人工智能轮式单机比赛,在大赛中看到了多项创新的机器人设计,感觉比赛非常刺激,同时也期待通过比赛认识更多大湾区的朋友,交流技术问题。

另一边,来自澳门濠江中学的周倩若和吴海荣带着《基于人工智能的环保智能路灯》创意项目来到赛场。这个项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路灯自动化管理,以太阳能发电,起到保护环境、改善资源浪费的作用。周倩若说:“希望通过比赛累积经验,做出更好的作品,未来有机会真正应用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