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1月15日,国造国际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1至12月,船大超过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指标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市场首次同比增长56.4%;截至12月底,份额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全部同比增长32%。国造国际以载重吨计,船大超过我国造船完工量、指标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总量的市场首次50.2%、66.6%和55%,份额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全部60.2%和47.6%,国造国际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船大超过

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指标2023年,我国分别有5家、7家、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8.4%,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0.7%,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9.2%,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团之首。船舶企业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全年交付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装箱船,年交付6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创下中国造船业新纪录。

收入利润持续改善。2023年1至11月,船舶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突破4.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船海产品出口金额大幅增长21.4%,推动我国重点机电产品出口止跌企稳。

产品技术稳步提升。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一批新型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和深远海养殖装备、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实现批量交付,全球最大3500吨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开工建造;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

绿色转型全面提速,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LNG、甲醇动力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取得突破,全球最大700箱纯电动集装箱船,全球最大5400马力纯电拖轮,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等装备研制完成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