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杨金燕:情怀与智慧“双在线”的知心姐姐

【人物印象】“杨老师讲题的双在线时候,全身上下都散发着自信、今日姐姐智慧、面孔沉稳的杨金燕情光芒。她让我意识到地理不是怀智慧由分散的知识拼凑而成,在它背后有着奇妙的知心联系,也让我有了‘考地理的双在线底气’。”“犹记新年那堂独一无二的今日姐姐地理课,是面孔漫画中的人生哲理,是杨金燕情发自内心的温柔祝福。一根棒棒糖、怀智慧一包旺旺雪饼,知心换来了我新一年的双在线无限好运、无尽动力。今日姐姐”……

杨金燕。面孔受访者提供

始于地理,不止地理。在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地理教师,在珠海市首届香山名师杨金燕的历届学生眼中,她是“行走的思维导图”,结构清晰的教学体系让地理学习从“玄学”到“易懂”;她是拥有“绝招”的地理教师,总能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她还是情怀与智慧“双在线”的知心姐姐,她的高考前“三件宝”,“敢于啃下‘硬骨头’”“在沉默的时光‘扎好根’”“人不能糊涂地活着”等“杨氏金句”,成为不少学子高三时期的一束光。

31年春风化雨,从青春年少时站在讲台上的懵懵懂懂到如今两鬓染霜,杨金燕对于教学和育人,都有了新的理解和变化。对于她来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要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当记者问起她的“法宝”时,她笑着说:“没有什么所谓的‘法宝’,采取对学生来说合适的教书育人方法是最重要的。”

一变:从知识传递到培养“地理眼”

这位在学生眼里拥有不一般的“江湖地位”的老师,在和地理“过招”的时候,用的其实是看似简单却也复杂的一招,那就是着眼于生活、留心于生活。

“过去我觉得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后来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把知识讲明白、讲透是基本要求,我们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去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用地理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杨金燕认为,地理知识不应只存在于书本、试卷这样的“科学世界”,更应该真正广泛存在于学生们所处的“生活世界”。地理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山清水秀的广东各地景观,自然而然成了杨金燕带领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现成素材。早在2007年,杨金燕就与一中的几位同事,发起了校外地理调研项目,和同事、学生一起深入发掘身边的地理教育素材,鼓励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研究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思考与解答。

“寻找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书里‘死’的文字是能够‘活过来’的。”杨金燕的学生粟湘感慨道。

二变:从“硬输出”到“软引导”

“对待学生,不能以一条标准来衡量。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是学生对待这门科目的心态发生转变。”杨金燕认为,对于老师来说,要尽量通过自己的影响,扭转学生对这个学科的态度,让学生从“怕”到“不怕”,从不喜欢到认同,从喜欢到热爱。

当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杨金燕的教学理念也从“硬输出”升级到“软引导”。通过“情感+策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喜欢和认可自己和自己的教学能力,拉近师生关系后能更顺畅地开展教学活动。

探索校园中的地理知识。受访者提供

在讲课中,杨金燕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梳理及建构知识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与知识逻辑关系。将知识结构化,学会多角度、多因素、多尺度分析问题,是她在教学中引导同学们去做的一件事。她那条理清晰的地理板书成为同学们追捧的样板,结构清晰的教学体系也让地理学习从“玄学”到“易懂”。

杨金燕所传授的思维导图构建法,让不少已经毕业的同学们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受益匪浅:“杨老师教会我们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这类方法不仅仅在地理这门学科,更在学习生涯中任何一个角落都受用。”杨金燕的学生卢睿祺说。

三变:从“管理”学生到“引导”学生

31年的教学生涯,让杨金燕的育人理念也从“如何管理学生”转向“如何引导学生”。杨金燕的历届学生,都感受过她的“仪式感”。

每年的12月31号,在年度最后一节地理课上,杨金燕都会给学生们发一个棒棒糖、看几幅漫画图、上一节人生课、拍一张团圆照。

在每年高三的最后一节地理课上,同学们都会收到杨金燕的高考三件宝:棒棒糖、笑脸橡皮擦和祝福的话语。祝福同学们身体棒、心态棒、状态棒、高考成绩棒,鼓励同学们笑迎高考、笑傲江湖,拥有一份从容和自信。

“我希望用这种途径,和同学们进行一个简短的人生交流,希望学生们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能沉下心来扎好根,学习做勇敢、善良、自信的人。”杨金燕说。

暖心的“仪式感”,让不少同学在枯燥的高三感到温暖。“她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是她让我笃信,只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自然会抵达自己理想的目的地。”21届毕业生陈宇锋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杨金燕的母校——陕西师范大学。从杨金燕身上,他看到了地理学科的精彩,也看到了为人师的真诚。在给杨金燕报喜的短信中,他写道:“如今,我成为杨老师真正的师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