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宣布赞助卡塔尔世界杯 “神仙打架”,你看好谁谁?(组图)

蒙牛宣布赞助卡塔尔世界杯 “神仙打架”,神仙打架你看好谁谁?(组图)

日期:2023/02/07 02:13作者:佚名人气:

导读:伊利和蒙牛近期的蒙牛足球营销战役完美的佐证了这一点。对于蒙牛的宣布反击,伊利指挥若定,赞助组图6月29日,卡塔看好伊利宣布与葡萄牙国家足球队达成合作。尔世2006年,界杯蒙牛和NBA达成战略合作关系;2018年,蒙牛砸重金入局足球,神仙打架同时大手笔签约足球巨星梅西成为其品牌代言人;2021年10月,蒙牛蒙牛宣布携手2022年国际足联卡塔尔世界杯进行合作,宣布荣耀值再度攀高。赞助组图...

伊利VS蒙牛蒙牛宣布赞助卡塔尔世界杯,卡塔看好这对相互掐了几十年的尔世宿敌,在世界杯前暗暗“开战”。界杯

将于11月底在卡塔尔举行的神仙打架2022年世界杯已经敲响了倒计时的鼓声,各大品牌的营销活动也在这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开始轮番上阵。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伊利和蒙牛两大“老对手”正在争夺流量。 例如,在8月12日足协杯倒计时100天之际,蒙牛世界杯定制产品正式限量发售,伊利也不输。 高能正式宣布与西班牙国家足球队达成战略合作。 方唱过后,我们这边登场,火药味十足,一触即发,这也让一众吃瓜群众纷纷露出觉得看热闹没什么大不了的表情:《诸神之战》,有好戏看!

“神仙打架”,你喜欢谁?

乳业巨头之间的博弈早已不仅仅是成绩数据的较量,而是全面升级,在体育推广、运动员代言等营销领域都弥漫着火药味。

近期伊利与蒙牛的足球营销活动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6月2日,伊利与阿根廷国足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举行,随后由梅西、马丁内斯、迪马利亚组成的阿根廷三人组正式亮相伊利全新品牌形象广告。

蒙牛在这里也不示弱,很快发布了一张梅西品牌代言海报,暗示梅西是蒙牛的官方形象代言人。 围观群众拍手叫好,挑衅地说:蒙牛慌了。

对于蒙牛的逆袭,伊利的指挥是坚决的。 6月29日,伊利宣布与葡萄牙国家足球队达成合作。 这是继与阿根廷国足成功合作后,伊利第二次签下国际足坛的代表力量。

经过一轮比拼,蒙牛也大展看家本领。 7月,蒙牛集团与中国足协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蒙牛将成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高级合作伙伴。

一路走来,伊利似乎志在必得,大动作。 8月12日,正式宣布签约欧洲顶级国家队——西班牙国家足球队。 国际足球代表实力。

蒙牛三色杯_卡塔尔杯阿尔萨德_蒙牛宣布赞助卡塔尔世界杯

(来源:石部尚书)

伊利与西班牙国家足球队的合作,无疑为促进中西两国的深厚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 足球营销火力全面启动,球迷狂欢的热情也被点燃,期待满满。

回顾此次两大乳业巨头的足球营销,伊利虽然凭借17年的体育营销经验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蒙牛的优势和竞争力不容小觑。

正如两人的slogan一样,伊利的slogan是“品质源于爱”,源于对营养健康事业的无限热情,源于对品牌初心的坚持。 因为爱,所以坚持,不计较,只问初衷。

而蒙牛也将其“为强而生”的口号诠释得淋漓尽致。 即使有伊利这样的高手在前,蒙牛也从来没有畏惧过,或者说,它从来没有在公众面前表现出害怕的一面,而是一直保持着一贯的坚强精神,不服输,不服输,不服输。被说服的是蒙牛宣布赞助卡塔尔世界杯,无论是签下梅西还是帮助国足,通过一步步锁定足球场,其与世界杯和足球的联系越来越深入,其在足球领域的优势足球营销也在增长。 越来越突出。

巅峰对决,互为成就

就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多年敌友亦敌亦友的关系一样,在中国乳业,也有这样一对“冤家”,他们也在争夺多年的竞争优势。无烟的体育赛事。 错,是伊利和蒙牛。

从奥运会、CBA、亚洲杯,到世界足坛资源,伊利不断拓展体育赛事合作。 此次强强联手阿根廷、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足,一步步巩固了伊利的全球知名度。 体育大业的不断布局,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乳企的品牌实力和品质实力。

与赢在起跑线上的伊利相比,天生强者的蒙牛用实力诠释了什么是“笨鸟好学”。 为了避开伊利的锋芒,蒙牛选择不从正面发力,而是从侧面发力,有节奏,智者必步步。

2006年,蒙牛与NBA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8年,蒙牛重金进军足坛,同时重金签约足坛巨星梅西,成为蒙牛品牌代言人; 2021年10月,蒙牛宣布与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合作,荣耀值再度攀升。

蒙牛完美的“逆袭”事件令人钦佩。 那么,一个是“官证持有人”,一个是“后科士”。 伊利与蒙牛的奥运营销大战,胜负如何? 再来看看两人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的较量。

首先是发言人。 蒙牛押注谷爱玲大获成功,百度搜索量大幅提升。 虽然伊利除了苏一鸣之外还有其他几位代言人,阵容豪华,但在整体应对上,蒙牛采用的是游击战。

蒙牛三色杯_卡塔尔杯阿尔萨德_蒙牛宣布赞助卡塔尔世界杯

二是内容创作。 蒙牛与腾讯体育联合打造的纪录片《谷爱玲:我,18岁》,伊利与北京奥组委联合打造的综艺节目《冬梦之约》。 具有可比性。

三是线下渗透能力。 蒙牛缺乏官方授权,如果想在线下开展一些相关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 伊利自2017年开始布局冬奥线下体验场景,冬奥学院、冬奥快闪店、冬奥村伊利乳品店、冬奥相关周边销售强势拉动将品牌形象与奥运话题绑定。 在这方面,伊利赢的很彻底。

总的来说,在这一轮冬奥营销大战中,伊利和蒙牛各有利弊。 蒙牛在谷爱玲的人气加持下“弯道超车”,而伊利则有官方背书的优势。 稳定向上。

但纳什认为,无论谁输谁赢,两者的进步和突破都是有目共睹的,就像一个好的对手会让奥运选手斗志昂扬,伊利和蒙牛也是如此。 多年来,他们站在行业的顶端,在“高手争霸”的比赛中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他们一路竞争,一路进步。 他们是对手,是队友,是巅峰对决,也是相互成就。

体育营销卡

如何战斗

虽然在外界看来,蒙牛的“万年老二”地位一直是伊利太强太难超越所致,但纳什认为,这未免有些过于刻意抬高伊利。 蒙牛的一系列体育营销,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俗话说,反思才能进步,蒙牛的不足也值得深思。

首先,引用市场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你可以不一直信任蒙牛,但你可以一直信任蒙牛的代言人。”

乍一看,这句话似乎是人们对蒙牛体育营销眼光的赞美。 借助中国女足和谷爱玲的下注,收获了一波赞誉,但仔细想想这句话,又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值得信赖的不是产品,而是代言人。 这是夸奖还是恭维? 这样的“称赞”对蒙牛来说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二是销售费用率超高,效率低下。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蒙牛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88.33亿元、215.36亿元、215.41亿元,其中体育营销费用分别为70.06亿元、85亿元、68.03亿元,合计超过223三年,万元。 十亿。 然而,巨大的投入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相应的回报。 2018-2020年,蒙牛营业收入分别为689.77亿元、790.30亿元、760.35亿元,

不难看出,蒙牛体育营销带来的边界效应正在急剧减弱,并因其庞大的支出,成为拖累蒙牛发展的枷锁。

卡塔尔杯阿尔萨德_蒙牛三色杯_蒙牛宣布赞助卡塔尔世界杯

对此,或许对比伊利的数据,更能激发蒙牛的斗志。 2018年至2020年,蒙牛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7.3%、27.25%和28.3%。 同期,伊利的数据分别为24.85%、23.35%和22.23%。 销售费用率和占比继续下降,但净利润率远大于蒙牛。

再次,对体育营销的孤注一掷。

蒙牛太迷恋体育营销了! 借助超女尝到了营销甜头的蒙牛,或许已经考虑到了娱乐营销的风险。 后来,它逐渐将大部分精力押在了体育营销上。 据了解,蒙牛参与的运动赛道多达十余项。 于重不仅包办国内比赛,还频频称霸国外体育赛事。

这种撒网模式让蒙牛长期快速成长,但同时也逐渐陷入一种教条主义,一味执着于体育营销,以至于忽视了市场的喜好,变与时俱进。 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这可能是其营销费用持续增长但营业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产品上的较量。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伊利的优秀。 数据显示,伊利2021年的研发投入为6.01亿元。 相比之下,蒙牛2021年的研发投入为3.56亿元,而光明乳业同轨研发投入仅为8900万元。

研发成本的差距还体现在产品上。 从核心液态奶来看,蒙牛主要依靠特仑苏、纯真等单品的表现。 反观伊利,除了安慕希和金典,还推出了“顺畅100%”、“顺顺光”、“每易天”等产品。 在产品更新迭代方面,相比伊利对产品多口味的创新和传播,蒙牛更注重对单品外观和包装的升级,竞争力不足。

从这一点来看,蒙牛体育营销这个品牌,一开始的接地气的思维确实值得点赞,但是渐渐的就好像有点跑偏了,因为营销永远是为了产品,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产品创新是努力的基础。 与其说蒙牛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体育营销上,不如说是在踏踏实实地打磨自己的产品。 对此,不妨向老对手伊利“抄作业”。 毕竟,人们对蒙牛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

结尾

当然,无论是伊利、蒙牛,还是其他品牌,在这场体育营销活动中,品牌之间的输赢从来没有分明,从来没有谁对谁错,就像你喜欢梅西一样而我喜欢的范戴克,充其量只能说是各有所长。

总而言之,赛场不仅是运动员的盛宴,更是各品牌暗中较量的舞台。 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营养支持、帮助运动员获得荣耀的乳制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引人注目。 他们期待能够登上体育营销流量的顶峰,获得最大的曝光率,从而持续传递品牌信息和品牌价值。

正如伊利向我们展示的那样,成功的营销绝不仅限于表面的吸引眼球,而是将品牌态度与活动核心相结合,巧妙地释放品牌精神和品牌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与体育赛事完美契合、与用户融为一体、引发社会好评的营销方式,实现曝光度的转化,变“流量”为“留存”。 这就是体育营销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