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 桃李芬芳——甘肃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春华秋实 桃李芬芳

——我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教师给学生耐心讲解知识点。

教师们集体备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通讯员 尹晓军 王孝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桃李

  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甘肃战略地位,把教师摆在教育事业的省全师队设综述突出位置,着力在筑基提质、面加补短扶弱、伍建树标立范、做优建强上下功夫,春华全省教师队伍配置趋于合理、秋实强教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桃李地位待遇明显改善,芬芳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甘肃良好态势。

  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级学校教职工达到45.0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达到39.47万人,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52万人和6.57万人。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9%、99.94%和99.03%,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0.38%、1.26%和6.45%个百分点。

  锻造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

  我省不断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相关配套政策紧锣密鼓地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落地生根发芽。

  前不久,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主办了甘肃省首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比武”教学展示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全省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完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方案,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由上至下,全省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涵养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

  兰州等地实施“双心”工程,建设“清廉学校”,培育“黄河少年”,系统推动清廉文化在教育领域蔚然成风;民乐县等地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爱为魂”为主线,先后开展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和师德报告会等系列活动,引导教师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

  锤炼躬耕教坛的筑梦新人

  近年来,我省统筹推进师范院校加强高水平教育类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师范类人才培养体系,厚植教师培养的沃土。

  同时,我省重点依托省内师范院校,实施省级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计划、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并试点实施单独录取、公费培养,鼓励引导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每年为全省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约1200名,从源头上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王佳慧是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2021级小教(2)班的学生,作为该校首批小学全科型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她毕业后要回到家乡的乡村学校至少任教6年。这是源于我省2021年出台的“本土政策”——每年通过定向委托培养方式,为全省乡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培养一批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型教师,分别由省内7所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负责培养。

  这些年,西北师范大学立足西北基础教育前沿,着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构建了集“培养、研究、实验、示范”于一体、适应西部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师教育模式,使学校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排头兵”。

  为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2023年,我省依托西北师范大学设立甘肃省教师发展中心,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教师培训基地,统筹设计、精准实施“国培计划”和省级教师培训项目,着力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同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转型,使广大教师不断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宏观背景下的育人变革趋势。

  据统计,我省每年平均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万余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80%。此外,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和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选派约1000名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提高和丰富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力地提升了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实践。

老师在给学生辅导功课。本文图片均由省教育厅提供

  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我省历来尊师重教,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任务分工方案,以及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及认定标准等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

  从师德建设、培养培训到职称编制,从待遇保障、补充交流到管理改革,一项项改革措施和一个个暖心举措,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不断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寇晓霞是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堡乡毓芳中心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扎根农村教育17年,丈夫在同一乡镇教管中心工作。2019年10月,寇晓霞和其他教师一起告别了“蜗居”生活,搬进配套设施齐全的周转宿舍,圆了多年的“安居梦”。

  安居方能乐教,乐教方能优教。近几年,我省不断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深入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据统计,2022年,我省筹措专项资金1亿元,在23个重点帮扶县农村中小学建设教师周转宿舍925套,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

  同时,我省以“创优”为重点、以市州为依托,建立健全省市县校四级培养机制。据统计,近年来,全省有1.5万余名一线教师获得省级表彰,200余名优秀教师获得国家表彰;省内7所高校团队获评“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称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省名优教师团队不断壮大。

  我省还从工资待遇等方面落实尊师重教的理念,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高等学校教师收入分配机制。目前,全省86个县(市、区)全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并持续巩固成果。

  ……

  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省将继续做好各项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力支撑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马少华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