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 建设美好临夏】扮靓小镇“颜值” 擦亮幸福“底色”——走进省级文明乡镇康乐县苏集镇

c23bef9a-dc16-4472-bd01-72f0e2dfd509.jpg.jpg

1710291203606165.jpg

记者马尚龙

乡间小道平坦整洁、颜值村落民居整齐靓丽、实施色r省级群众精神昂扬向上、乡村小镇幸福乡镇县苏一面面彩绘文化墙特色鲜明、振兴走进一个个小品景观新颖吸睛……

初春时节,建设集镇记者走进省级文明乡镇——康乐县苏集镇,美好一股民风淳朴、临夏守望相助、扮靓安居乐业、擦亮文明祥和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

近年来,康乐苏集镇以发展为主线,颜值以安全为“底座”、实施色r省级以稳定为目标,乡村小镇幸福乡镇县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振兴走进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勾勒出了一幅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去年,该镇荣膺“省级文明乡镇”称号。

以人为本 强化教育

该镇以“建文明村镇 创一流业绩”为目标,紧紧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村民微信群、集中学习、发放学习手册和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爱国爱民意识,不断规范干部群众思想道德行为,让干部在工作中奋发有为,更好服务群众,让群众在生活中团结互助,增强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局面。

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组织,依照村规民约,倡导群众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摒弃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及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通过“三会一课”、村民知情大会等形式,加强政策解读宣传,在全镇倡导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及学习、开放、创新和超越的新时代精神,有力促进了村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创新载体 加强引领

根据各村特色优势,按照“一村一品”,差异化建设打造。在马寨村挖掘整理王震将军“修缮古泉、筹集军粮”的故事,打造“红色马寨”;在高楼子村突出文化底蕴,延续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脉络,保护“献羊树遗址”,结合诗书传家的民风,打造“文化高楼”;在苏集村突出商贸活跃特点,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强化商贸功能,确立了“商贸苏集”建设主题。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生态,突出村庄原有风貌和民风特色,修建排水系统、埋设污水管网、改造卫生厕所、维修破损路面,用最小的代价,打造出最好的效果。”苏集镇党委书记马西尧说。

与此同时,该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在部分村成立光伏合作社、香菇产业合作社,建设特色林果产业基地,有效提高群众收入。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点创建为目标,开展集镇、公路沿线和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并在公路沿线、群众房前屋后种花栽树,不断绿化、亮化、美化人居环境,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比赛活动,组织开展社火队、舞蹈队表演活动,充分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完善服务 强化治理

苏集镇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设立苏集镇便民服务大厅和综治服务中心,修建苏集镇养老中心,不断健全规章制度,增加便民措施。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镇辖区9个行政村均设有村务公开栏,凡涉及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宜,都要求各村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落实。

“我们不断健全完善‘村为主、镇负责’工作机制,成立信访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每月深入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干部开门接访、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及时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诉求。”苏集镇党委副书记马得虎告诉记者说。

如今,文明新风轻拂下的苏集镇美丽宜居,乡村振兴的“底色”越来越浓。

编辑:马宇 责任编辑:孔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