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白话文版来了,岛内教育工作者盼台湾人有机会“知台湾事”

  近日,知台湾事《台湾通史》(译注本)简体版历时三年打磨后正式发行。台湾通史台湾在新书发布会当天,白话《台湾通史》(译注本)简体版出版商福建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也与台湾南天书局正式签约,文版合作出版繁体版本。岛内

  “具备民族史观的《台湾通史》对现今台湾年轻学生的历史教育有很大意义,我建议可以在校园间举办围绕该书的工作读书会或者写作比赛,让更多台湾学生深入阅读这本书并推广开来。知台湾事”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语文教师区桂芝对GDToday记者说。台湾通史台湾

  《台湾通史》是白话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连横所著的文言纪传体通史,首次完整记叙了台湾从隋代至1895年被日本窃据期间1290年的文版历史。全书共36卷60余万字,岛内于1920年起首次在台湾出版,教育机其中所表现出的工作鲜明中国国家意识和民族史观为两岸学者公认的一大特点。

  2021年,知台湾事在《台湾通史》出版百年之际,福建省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组织闽台两地多所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启动对这本书的白话文译注工作,以期用“适合年轻人阅读”的方式,让读者了解真正的台湾历史。

  《台湾通史序》中写道:“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台湾通史》(译注本)简体版总统稿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原副院长邓孔昭教授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台湾通史》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绝佳范例,让中华文化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永续发展,是连横先生矢志不渝的初衷。

  邓孔昭教授提到,团队编写《台湾通史》(译注本)的工作并不容易,为了把连横原文中的古雅词句和典故用流畅优美的白话文真实再现出来,他们“翻烂了《辞海》《辞源》”。

  另外,团队也翻阅大量书籍进一步对书中内容进行史实校正和历史考证。“虽然艰难,但大家热情很高,都觉得有意义。”

连横及《台湾通史》

连横及《台湾通史》

  据记载,连横年少时便收到父亲连永昌所赠的《续修台湾府志》,并被告诫“汝为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其后在1908年动笔撰写《台湾通史》,为“婆娑之洋,美丽之岛”记录下历史上的人文风情、民俗传统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很可惜的是现在台湾很多年轻人仍是‘不知台湾事’。民进党就是希望年轻人在没有历史可读的情况下,产生认知混乱,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根源是什么。”区桂芝向记者强调,所谓“台湾文化”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民进党无所不用其极在岛内推行“去中国化”,实际上就是想蒙蔽台湾民众,妄图割断两岸的文化联结,造成台湾新一代青年对国家认同的扭曲。“有些同学甚至说,我阿嫲说‘台语’(台湾闽南语)的,不说中文。我就说,‘台语’不就是中文的一部分吗?”

  为进一步加深“去中国化”,2017年民进党将台湾课纲中高中文言文的必修篇幅要求大幅缩减至15篇,并且把《台湾通史序》剔除出中学课纲。区桂芝对此深感痛心,曾与台湾“历史教育新三自运动协会”成员赴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前陈情抗议,要求重修“课纲”,提升初中和高中“国文选文”的文言文比例,并重新改回中国史课纲。

  连雅堂先生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连惠心在《台湾通史》(译注本)新书发布会上表示,台湾由于教改、民进党“去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导致历史教科书内容大幅删改。这让很多台湾孩子根本不知道台湾在日据之前发生什么事,实在令人痛心。

  她还提到,连横当初写《台湾通史》是为了要保存在日本铁蹄之下快要被消灭掉的中华文明跟中华文化,“但很不幸的是100年之后同样的问题又出来了,又是有人要灭掉我们的历史,这次不是日本人,这次是自己的人,这是非常不可原谅的事情”。

  GDToday记者 张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