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粽香飘,专家:食用粽子有“三不宜”

  又是三不宜一年端午佳节,处处龙舟竞渡,端午粽香飘溢。时节吃粽子是粽香端午节习俗之一,粽子虽美味,飘专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呢?日前,家食中国疾控中心进行了健康科普,用粽指出食用粽子有“三不宜”。三不宜

  一是端午不宜多食。专家指出,时节糯米和黄米都粘性大,粽香软软糯糯,飘专少吃就美味解馋,家食吃多了则不容易消化,用粽导致出现胃胀、三不宜胃痛、反酸等症状。对于老年人、儿童和脾胃弱的人,建议不要吃太多。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浅尝辄止,以免引起血糖升高和加重心脏的负担。另外,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患者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南方的肉粽、蛋黄粽等油脂含量高的粽子,以免诱发急性炎症发作。

  二是不宜凉食。粽子里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当它被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从而加重胃肠负担。端午适逢炎夏,不要直接吃凉粽子或食用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粽子。

  三是不宜过晚食。因为粽子的馅料或甜或咸,能量都较高,加之糯米粘度高,所以特别不建议晚上多吃粽子,否则不仅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甚至在第二天还可能出现食欲不佳等症状。建议随餐吃粽子,把它当成正餐的一部分,如果晚餐吃粽子的话,建议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合理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陈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