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0年八成全球贸易将由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主导

摘要:2017年是未年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进入新常态的成全中国经济,表面上看是球贸企业增速的换挡,其内核是易将由小业动力的转换和接续。

未来30年八成全球贸易将由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主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2017年是人创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进入新常态的主导中国经济,表面上看是未年增速的换挡,其内核是成全动力的转换和接续。

1月15日,球贸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易将由小业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人创新动能,既包括发展新产业、主导新业态、未年新模式,成全也包括传统产业的球贸企业提质增效;既包括供给侧的结构升级,也包括需求侧潜力的释放。同时,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形成发展合力。

“数字经济就是新实体经济。”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表示,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正在爆发,数字经济对人类生活、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贡献和价值创造。数字经济是社会经济创新的发动机,要进一步消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认识“雾霾”。

论坛上,一企业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培育新动能,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形成发展合力,最关键的是,不应否定现有的实体经济而是要重新定义实体经济的概念。


新旧实体经济切换

所谓实体经济的概念,是对应虚拟经济而言,但是,不仅在中国,全球新旧实体经济的价值正在切换。

金建杭用一组数据进一步佐证数字经济对制造、就业、物流等的拉动证明其就是新实体经济:以中国为例,在新增消费方面,网络零售创造了39%的新增消费,在创造就业方面淘宝上提供了3000多万个就业机会;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让信用等于财富,蚂蚁微贷已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超过2000万家;在提升物流效率方面,去年“双11”一天的快递包裹量是6.57亿个,相当于2008年全中国半年的量。

同时,全球前15大互联网公司的市值,20年以来增长了180倍,前10大互联网科技公司总市值超过了前10大跨国公司的总市值,大量的资本、大规模的知识型劳动力正在向数字经济体这一新实体经济进行转移。

中国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大国以及新实体经济的大国。据麦肯锡的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美国、法国和德国,2013年中国的GDP指数升至4.4%,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家水平。

金建杭认为:“未来20年,8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中国高达4亿的劳动力,相当于中国总劳动力的50%,都将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用和自由就业。而未来30年80%的全球贸易将由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主导。”波斯顿咨询公司预测,2035年中国整体数字规模将接近16万亿美金,数字经济渗透率达48%,总就业容量达4.15亿。


培育经济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

“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释放创新活力,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新功能支撑经济较快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化解各类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需要出发,要鼓励那些有利于打破壁垒、促进竞争和提高实体经济效率的虚拟经济创新,鼓励那些有利于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虚拟经济创新,鼓励那些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服务业创新。

互联网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创新全球最领先管理模式的机遇,作为传统的家电企业,海尔集团也开始拥抱互联网新技术。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论坛上表示,“在管理模式的问题上,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弯道超车,我们现在是换道超车,从传统经济的道上换到了互联网的道上。”

据记者了解,海尔正向创业平台转型,一方面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另外一方面吸引外部创客作为独立主体加入海尔创业平台。截止到2016年底在企业创业平台上聚集了3600家创业孵化资源,1333家风险投资机构,创投基金规模达到12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