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 为乡村振兴添“智”更添“质”

编者按:

党的科特派二十大胜利闭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为乡二十大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推动党的村振二十大精神在宁川大地落地生根,本报今起开设《党媒记者基层共学二十大》专栏,兴添充分报道各地干部群众以党的智更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埋头苦干、添质团结奋斗,科特派坚定不移把党的为乡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跨越超发展,村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宁德篇章贡献蕉城力量的兴添信心决心和生动实践。敬请关注。智更

党的添质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科特派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为乡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村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11月23日,细雨绵绵。在蕉城区洋中镇中洋里村蕉城区鲜食甘薯普薯32良种繁育示范点,农业种植大户余延滨正带领村民忙于抢收甘薯,收获中弥漫着丰收喜悦。

“今年甘薯的产量高,每亩产量会达到3000公斤。”余延滨说。他今年种甘薯80亩,按认购价每公斤5元计算,今年甘薯产值可达一百多万元。

“甘薯产量高,收获时间集中,又受雨水影响,腐烂率会提高,因此储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洋中镇市级科技特派员周如昭,一边查看甘薯的果实长势,一边细心指导余延滨作储藏工作。

“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让我们扎根基层的‘科特派’信心更足。”周如昭说,“只要农户需要我,我就要尽最大能力提供帮助。”

“大到引进新品种的适应性试种,小到农药化肥合理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有了科技特派员的倾力帮助,确保我们掌握高质高效种植技术,做到增产增效。”余延滨的话道出了农业种植户的心声。

在“科特派”的引领下,余延滨在规模化生产粮食、蔬菜的同时,更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和销路。将自己生产出的农产品主动送到资质部门进行检测,大米达到有机标准,糯玉米、大白菜、花椰菜、马铃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如今,他所产的粮食品质好,种粮不愁销路。另外,许多干部群众听说余延滨种植的水稻品质好,纷至沓来向他订购。

近年来,为了为破解“三农”问题,蕉城区坚持“全领域覆盖、菜单式选派、组团式服务”,创新实施“1个总站+3个团队+14个乡镇站”科技特派员统筹调配的工作机制,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外出观摩等形式,采取视频连线答疑、面对面答疑等方式,及时向培养对象传授技术、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就地培养了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专业户。

目前,蕉城区累计派出89名科技特派员到村任职,实现科特派工作站14个乡镇、重点村、薄弱村服务全覆盖。从2020年5月至今累计下乡11000人次。他们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把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注入农村,帮助农户解决生产实际困难问题,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农民的“零距离”对接, 为乡村振兴添“智”更添“质”

在蕉城区飞鸾阿秋家庭农场,记者放眼望去,柑橘“红美人”、脐橙、沃柑等果树长势喜人,果园实施绿色防控,采用太阳能杀虫灯、防草布覆盖、黄色黏虫板、性诱剂等技术有效应用,并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紫云英等。果园内生态散养禽类,有效提升果树的产量和品质,25亩脐橙进入丰产期,通过种养结合,年产值达10多万元。今年果园还套种毛豆新品种75-3,科学的管理模式,该农场成为柑橘种植户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的示范场。

“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种养结合,现在在‘科特派’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种养结合技术,不但收入稳定,还增产增效。”阿秋说。

科技助力,点穴“瓶颈”。截至目前,蕉城区科技特派员总站为服务地引进项目42个,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带动农户3450户,帮助服务对象增收58万元。同时复垦抛荒地7838亩,已种植6165.5亩;建立示范基地45个,持续引进新优品种29个,推广新技术38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蕉城区始终牢记殷切嘱托,奋力推动科特派制度。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地头点绿成金,全方位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既打开了农业现代化之门,也改变了农村社会生态和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蕉城区委主要领导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实施和创新‘科特派’经验,以绿色发展融合一二三产,让村民进一步享受到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红利。”  □ 李加进

记者手记:

让更多“科特派”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必然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力量不可缺位、人才队伍不可缺席。为此,“科特派”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不失为乡村振兴需要的一股力量。

但是,如何让“科特派”找到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把他们引进来并留下来?这必定需要发挥政策辐射作用。“科特派”作为政策引领的人才机制,不仅能为乡村振兴发展赢得未来,更是群众期待、乡村需要、农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在宁川大地上活跃着近百名科技特派员,他们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将以如椽巨笔、豪迈壮志,为现代化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