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金句频出、欢声雷动!莫言与珠海大学生畅谈文学创作

11月17日晚,现场学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金句中国当代作家、频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携文学创作专业博士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文学教育与青年写作——与珠海校区师生面对面”的欢声讲座,与青年人畅谈文学创作时莫言金句频出,雷动引得现场观众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珠海作

本次学术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大学文学院、生畅文理学院中文系联合主办。谈文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现场学创博士生导师莫言教授,金句携张世维、频出焦典、欢声武茳虹、雷动叶昕昀4名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博士生,珠海作与广大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据了解,本次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内外引起轰动,网上预约名额开抢即被瞬间抢光。应师生强烈要求,主办方设置了3个视频分会场,但仍一票难求。

活动当天,学生们早早来到现场,场下座无虚席。“我和余华像两个说相声的,捧哏的来了,逗哏没来。”“我怎么感觉送给我的这两束花,有一束是给余华的呢。”“虽然余华没来,但是我带着余华的学生来了,他们会给大家做文学创作方面的分享,当然你也可以不相信他们,毕竟文学更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创作者的个性。”……活动一开场,观众就被莫言的风趣幽默所感染,现场气氛轻松活泼,笑声不断。

“讲故事不是作家的根本目的,写人性、写深处的矛盾,这才是写小说的目的。”“语言是一个作家风格最集中的表现,怎么样培养出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语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要有强烈的对语言的追求和意识,我们可以反复尝试把一句话既说的让人明白又要跟别人说的不一样,达到这一点就获得了走向文学殿堂的通行证。”……在现场,莫言就创作理念与文学教育问题、师生亦师亦友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小说语言等做了精彩述评,宏阔的视野,睿智的观点,精警幽默的语言,引发连绵掌声。张世维、焦典、武茳虹、叶昕昀4名在校青年作家结合亲身经验,强调了正规文学教育对增进审美修养的重要性,讲述了莫言、余华、苏童等作家导师的指导对他们创作提升起到的巨大作用,并分享了日常创作经验,以及各自小说作品中的精彩故事。

在提问环节,莫言邀请现场学生进行提问,现场欢声雷动,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互动。有学生提出AI写作能否替代真人专业写作等问题,莫言和4名在校青年作家表示他们对人类饱含情感且高度个性化的独创性创作持乐观态度。莫言说:“技术有助于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学作为一种心灵的发泄,作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创作,这是任何机器都不能代替的,所以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坚持个性的文学创作一直还是会有的。总之,车到山前必有路,到了哪山砍哪柴。”叶昕昀则引用了导师余华在《我在岛屿读书》的观点进行回应,她表示余华老师曾说人类的文明极其复杂,而且每个人的命运都走向不同的方向,这不是它(人工智能)能给你指引的。

在活动现场,莫言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中文系赠送了签字本《莫言作品典藏全集》。